氣候融資 多邊開發銀行扮關鍵

各國在第29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9)存在重大歧見,讓那些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的多邊開發銀行(MDB)成為關鍵的氣候融資來源。

雖然富裕國家有財力和科技來因應氣候災難,但發展中國家就沒有相同條件。專家指MDB已成為最大和增長最迅速的氣候融資來源,當中以世界銀行(World Bank)為規模最大。

全球2022年能達成各國於2009年設定的氣候目標,是因為這些MDB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融資來解決定氣候異常問題。但非營利組織「氣候政策倡議」(CPI)評估每年氣候融資規模必須是目前約5倍才能阻止暖化。

波士頓大學全球開發政策中心專家伯恩斯(Tim Hirschel-Burns)說,新融資目標必須更高,和各機構與各國政府兌現承諾。達標的核心是催化各方行動來填補重大氣候融資差額。

CPI倫敦辦公室主任威格納拉扎哈(Dharshan Wignarajah)指目前爭論焦點是錢從哪裡來。氣候融資成為COP討論焦點,因為發展中國家比工業化國家更依賴MDB融資。

根據CPI資料,美國與加拿大2022年氣候友善計畫融資,逾半來自商業銀行和民間企業,這比率遠超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7%,因發展中國家更難取得低利率貸款。像肯亞民間貸款利率動輒10%。

為解決問題,世銀旗下單位國際開發協會(IDA)利用本身良好信評在民間籌措資金,然後以更合理貸款利率轉貸給發展中國家去發展所需項目,來改善民眾衛生和環境,擴大能源供應和解決貧窮問題。

潔淨空氣基金(Clean Air Fund)估計世銀2018年到2022年間為發展中國家提供27億美元化石燃料延長使用融資,但同期間提供此金額32倍的融資協助發展再生能源。世銀去年度撥出426億美元氣候融資,年增10%。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當沖降稅三讀 台股添火力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