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變天 晶片政策不動

民粹與極右翼政黨勢力在這次歐盟議會選舉大幅擴張,未來五年勢必在政策制定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分析師表示,兩極化加劇的議會可能導致歐盟在氣候、移民與國防等議題立法遭遇挑戰,至於晶片政策料維持不變。

鑒於極右派的「認同與民主」(ID)黨席次增加,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席次減少,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PEP)可能得在720個席次的議會裡爭取右派支持,部分法案需仰賴極右派的「歐洲保守及改革黨」(ECR)的支持才能過關。

正如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選前報告預測,ECR未來可能扮演「關鍵角色」。於此同時,ID黨可能向歐洲議會施壓,要求改變其在爭議議題的立場。

其中,移民問題絕對是新一屆議會議程重點。極右派政黨將主張加強邊境控管,並對來自歐盟外國家的移民採取更強硬態度。

而在生活成本高漲與經濟欲振乏力壓力下,氣候政策可能面臨更大阻力。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歐洲計畫資深研究員范瑞吉(Armida van Rij)指出,歐盟碳中和計畫「綠色新政」落實方面如今面臨「真正風險」。歐洲議會已放寬部分立法,試圖安撫右翼反對聲音。

由於部分成員國與俄羅斯交好,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也將面臨考驗。花旗分析師表示:「歐洲部分極右及極左派政黨與俄羅斯及中國關係密切,這可能促使他們阻撓國防支出。」

歐盟試圖在美中競合之間維持巧妙平衡,因此產業策略也可能發生變化。全球風險顧問公司Verisk Maplecroft分析師表示,歐盟可能持續專注於高科技與綠色產業,並繼續推動2023年《歐洲晶片法》(European Chips Act)和《關鍵原料法》,同時對於中國大陸進口產品採取強硬態度。

報告裡並寫道:「新議會可能維持保護主義與介入策略性產業的趨勢,但歐盟仍會是高度依賴貿易的開放經濟體。」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泓德能源衝刺綠電 明年看旺
世銀調降陸今明年GDP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