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炎裕專欄-馬克宏政治豪賭 奧運主辦國魔咒再起

五年一度的歐元區議會選舉落幕,如各界預期的各國執政黨選情都不好,憂心的是不好狀況更遠超乎預期,例如比利時首相德克羅的左派政黨僅獲5.8%選票,整體形勢是俄烏戰爭助長了歐洲選舉右派勢力成長,各國政府受制俄羅斯能源控制,又不敢正面和俄羅斯總統普丁對抗,而法國總統馬克宏開戰前和普丁會談畫面,更是他聲望從高點下墜的導火線。

6月歐洲議會選舉選舉選出720位議員,投票率51%,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獲得185席保持第一大黨團,中間偏左「社民黨」獲137席,中間立場「復興歐洲」獲79席。三個中間黨派合計拿下超過400席超過半數。傳統中右和中左力量在歐洲議會仍保持多數地位,歐盟政策不會有急劇變化,但政治光譜向右移動。

歐洲議會選舉馬克宏的復興黨敗給勒龐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6月9日馬克宏出險招宣布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選舉,國會提前改選,6月30日首輪選舉,7月7日舉行第二輪大選。馬克宏希望他的中間派聯盟重新取得法國會多數席位,法媒認為這是政治豪賭,歐元兌美元跌至一個月以來最低,法國債券和股票也下跌。

如果6月30日國會選舉結果跟歐洲議會選舉一樣,法國可能出現第五共和以來第四次「共治」局面:總統與總理屬不同政黨。馬克宏在2027年卸任的三年任期內,勒龐將成為「候任總統」,馬克宏執政權威將受打擊,法國政治空轉。

7月26日到8月11日巴黎奧運登場,馬克宏想先搞定政治風暴,上屆東京奧運因疫情延後一年,本次奧運前法國國會提前改選,奧運主辦國魔咒再起,不過東京奧運後日本經濟復甦、希臘奧運借錢充場面後隱藏歐債風暴,巴黎奧運不知道是那一種?

廣告

電動車計畫出現變數,「2050零碳排」目標將綠黨聲望推升到最高點,歐盟執委會2023年2月公布「綠色新政產業計畫」,包含淨零產品產業建立、國家補助、強化供應鏈等綠色轉型政策,理想很好但現實需要麵包。歐洲議會選舉後,極右派歐洲人民黨EPP馬上表態要廢掉歐盟訂於2035年上路的汽、柴油新車銷售禁令,撤消汽柴油車禁令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立場相左。此外,歐洲第三季將面對大陸電動車全面低價壓境的挑戰,甚至連德國汽車工業都高呼危機當前不可輕視。

歐洲對中國大陸重視度遠大於台灣,大陸支持俄羅斯金援俄烏戰爭,歐盟各國敢怒不敢言,因為大陸是歐洲產品最重要的出口地,若和大陸翻臉,歐洲經濟直接進入衰退,例如歐洲精品少了貴婦掃貨,營運績效與股價市值都衰退。

馬克宏選舉成敗對歐盟短期影響有限,中間偏右的歐洲人民黨奪得最多議席,連續六次成為第一大黨,馮德萊恩順利連任。更重要的是歐洲各國極右派立場不同整合難度高,法國勒龐傾向疑歐親俄,但意大利梅洛尼力挺烏克蘭,更變成了馮德萊恩的政治盟友。德國執政紅綠燈聯盟慘敗,社民黨14%、綠黨12%、自民黨5%,但得票最多是傳統右翼基民盟-基社盟30%,提前改選後法國總統仍是馬克宏,法國支持歐盟路線不變。

歐洲政治局是對台灣經濟與金融市場影響較小,除了少數幾國與台灣友好外,大多數都不敢得罪大陸。歐洲目前以台積電將在德國投資半導體廠最受注目,而歐元短線下跌美元上漲,新台幣有趨貶壓力。

歐盟6月宣布降息,看起來領先美國聯準會,但真實狀況是俄烏戰爭與通膨壓力導致歐盟各國經濟面臨衰退,但直到第二季德法等大國通膨數據受控後,歐盟才宣布降息,其餘小國過去三年飽受通膨壓力,這些民意都反映在選舉結果上。

歐洲選舉證明右派反移民的政策能凝聚選票,這可能又是美國總統侯選人川普將勝選的預兆,當年川普就是強力要求北約各國提高保護費一戰成名。川普2023年5月對CNN表示:「如果我是總統,我會在24小時內解決這場戰爭。」外界認為普丁較希望川普當選,他有機會保住占領的烏克蘭領土並宣布打贏進入談判。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
11檔投信買超 逆勢加碼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