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股》台橡力拚突圍,五大策略齊發

【時報-台北電】中美貿戰影響,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車市需求疲弱、新產能開出,三大衝擊下,台橡 (2103) 前三季獲利衰退;台橡總經理蔡偉強14日在法說會上指出,將以拓展新市場、及產品組合多樣化,因應需求疲軟的汽車市場、增加高級鞋材業務客戶數量、開發熱可塑性彈性體(TPE)高值化應用、開發新高端技術氫化熱可塑性彈性體等五大策略,來提升台橡的營運績效。

台橡前三季稅後盈餘6.35億元,年減23.28%,EPS 0.77元。台橡指出,近一年來,低價天然橡膠大出、原料價格波動、產業供需失衡,造成市場競爭越趨激烈,加劇業務營運挑戰。

台橡第三季稅後淨利僅1,877萬元,創2年來新低紀錄,較去年同期衰退90.5%;台橡指出,印度天然氣價格大漲,電價與蒸汽費用一次性認列增加,且國際車市需求放緩,台橡輪胎材料營收比高達70%,造成第三季獲利大幅衰退。

蔡偉強指出,台橡進行兼顧短期及長期效益的具體行動,首先就要在堅守毛利率下致力於擴大銷售量,同時,也會進行市場及產品組合多樣化,以因應需求疲軟的汽車市場,增加高級鞋材業務客戶數量,也是拓展市場有效策略之一。

此外開發熱可塑性彈性體(TPE)高值化應用,因應來自新進產能的競爭;以及開發新高端技術氫化熱可塑性彈性體(SEBS),新高級鞋材產線商業化運轉,這都會提升台橡的獲利能力。

台橡在非輪胎營收比重從2015年的17%,增加至2018年的26%,其中,應用於鞋材營業毛利3年內成長3.5倍,高級鞋材營收金額在3年內也增加了3倍。

蔡偉強指出,台橡採取的五大策略,就是強化非輪胎應用市場,朝向醫療與高級鞋材耕耘,讓毛利較高的特用化學業績占比五成目標能早日達標。(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袁延壽/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