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焦慮神經迴路神秘面紗 陽明交大研究登國際期刊封面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連正章教授研究團隊發現,苔狀細胞的活性會隨著能引發焦慮的環境而改變,像是老鼠待在明亮開闊的環境,其苔狀細胞活性較高。(科技部提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連正章教授研究團隊發現,苔狀細胞的活性會隨著能引發焦慮的環境而改變,像是老鼠待在明亮開闊的環境,其苔狀細胞活性較高。(科技部提供)
記者會合影。(科技部提供)
記者會合影。(科技部提供)

科技部長期深耕基礎研究,支持國內研究人員進行各項科學研究,補助優質團隊追求學術卓越,在生命科學領域鑽研疾病機轉,相信基礎科學研究與臨床醫學間橋接的重要性,進而改善人類生活品質並造福人群。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特聘教授連正章研究團隊,在科技部「台灣腦科技發展及國際躍升計畫」支持下,致力於研究海馬迴中負責調控焦慮行為的神經迴路,發現海馬迴中苔狀細胞在抗焦慮作用上的神經機轉。這項研究成果今(110)年9月14日登上國際一流期刊《細胞報導(Cell Reports)》的封面文章。

近年來,有愈來愈多人因各種原因出現情緒障礙,其中,焦慮症所佔的人口比例逐年攀升,情緒問題成為當今棘手的課題。在一般的認知中,大腦中的海馬迴是負責空間探索與學習記憶的關鍵腦區。但近年的研究指出,海馬迴對於情緒的調節扮演重要角色。海馬迴內的訊號會由第一站的齒狀回透過神經連結傳遞到海馬迴最終站。

科學家發現,在海馬迴的最終站中擁有控制焦慮相關的細胞,但海馬迴中的神經迴路是透過什麼機制,將訊號從齒狀回傳到海馬迴最終站,進而調控焦慮行為,是值得深究的議題。


連正章教授團隊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齒狀回中的一種神經細胞—苔狀細胞,像是焦慮程度的指示劑,它的活性會隨著環境壓力改變,當老鼠處在會讓其焦慮的環境時(如懸崖邊),苔狀細胞的活性隨之上升;反之,當老鼠待在較安全的環境時,苔狀細胞的活性會下降。

連正章教授團隊利用光遺傳學及化學遺傳學操控齒狀回中苔狀細胞的活性,並利用活體單細胞紀錄之技術瞭解苔狀細胞如何調控海馬迴神經迴路的機制。研究發現,活化苔狀細胞會藉由增加齒狀回中的抑制性訊號,進而降低海馬迴與焦慮相關神經訊號的傳遞與輸出,因此活化苔狀細胞能有效緩解動物焦慮行為。

連正章教授團隊也將這項研究成果應用在因為慢性痛併發高度焦慮的小鼠中,發現活化齒狀回中苔狀細胞確實能舒緩慢性痛小鼠模型的高度焦慮行為。連正章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進一步釐清海馬迴在焦慮行為反應中扮演的角色,未來期望能藉由調控苔狀細胞活性,將研究成果轉譯,並應用在臨床醫學領域,對於臨床上焦慮症有實質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