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趨勢-未雨綢繆 讓投資組合具備抵禦力

好景重現,美國股市在歷史新高徘徊,香港股市正處於技術性多頭,較今年1月的低點上漲了20%以上。我不太想在此時潑冷水,但還是想提醒,即便在晴朗的日子我們也應未雨綢繆。目前的背景為重新平衡投資組合,並在各資產類別中建立一個全天候的投資組合提供了一個良好時機,以保護你的財富免受潛在的波動和市場拋售的影響。

■哪些因素導致市場波動?

市場波動的原因無法逐一列舉。除了企業財報或前景不如預期等個別因素以外,常見原因包含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地緣政治和其他黑天鵝事件以及經濟衰退。近期發生的事件則符合上述列舉的其中兩項,即地緣政治和對於貨幣政策緊縮的擔憂。

自今年年初以來,股市波動度一直保持在多年的低點,而直到4月份伊朗和以色列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推動西德州原油(WTI)價格突破每桶85美元,股市波動度從接近歷史低點一度飆升50%,導致美國股市在4月的前三周下跌5%。近期因為市場再次擔心聯準會(Fed)可能不會在今年剩餘時間內降息、甚至有升息的可能性,使市場情緒再度變得謹慎。

市場擔心Fed與通貨膨脹的抗爭尚未結束,可能會維持限制性的貨幣政策。部分市場參與者謹慎關注「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可能性,即經濟成長放緩、而通膨仍加速的情境。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較小機率的風險情境;但我們觀察到,若通膨保持在高位,無論是在停滯性通膨還是「再通膨」(reflation)的環境中(即經濟成長和通膨都加速時),黃金歷來能帶來相較其他資產類別更優異的回報。

廣告

■黃金與能源類股可抗通膨

除此之外,由於眼下通膨壓力仍存在且中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原油是除了黃金以外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商品資產。地緣政治緊張對能源供應鏈產生威脅,並可能阻礙石油產品的生產及運輸。因此,能源類股被視為能對抗通膨上行和地緣政治風險的資產。

軍事衝突直觀上被認為對市場具有破壞性。然而,從1940年代以來的歷史經驗顯示,雖然在衝突爆發的初期股市往往大幅波動並且顯著下跌,但跌勢通常會迅速放緩。除了軍事衝突,投資者近期還關注即將到來的11月美國總統選舉及其可能引發的貿易戰。

好消息是選舉年對美國股市來說通常是好年頭。前總統川普作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主張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的關稅,這讓人想起他在2018~19年的總統任期,當時他與中國的貿易戰導致股市波動顯著增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並未阻礙自川普2016年11月當選至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期間,美國股市上漲了30%,美國股票相對中國股票表現強勁。

根據定義,「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時間和性質都是不可預測的,這使得我們管理投資組合的方式變得有些複雜。沒有單一資產類別能夠年復一年地帶來持續性的優異表現,因此,抵禦未知因素的強大盾牌是提前建立並保持跨資產類別的多元化投資組合。

■經濟衰退時現金真的為王?

當經濟狀況不好時,憑直覺可能認為持有現金是最安全的選擇。然而實際的情況是,黃金和美國政府債券在經濟衰退期間提供了有效的穩定性,在過去50年的經濟衰退期間分別實現了19%和12%的平均年化回報率。近期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曾超過我們短期的目標範圍4.25%~4.5%,這意味著重新布局優質債券是相對較具有吸引力的。

總之,市場波動是長期投資的正常現象,而投資者對市場波動的反應將決定做為投資者的成敗。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即使在非經濟衰退時期,市場修正高達10%的情況並不罕見。在市場下跌時做出恐慌性的賣出決策對於長期投資是不利的,因為投資者很可能將會錯過市場表現最好的時機,使其投資績效遠不如簡單的「買入並持有」策略。因此,對待投資我們應該保持紀律和多元化以實現我們的長期目標、妥善管理風險,並牢記長期參與市場比把握市場時機更為重要。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iPhone組裝將倍增 立訊大擴廠 叫陣鴻海、和碩
12檔補漲股 外資買不停
英業達 攻5G專網智慧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