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環境惡化才是台積電積極海外設廠的原因

作者: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台積電,近期的國際布局引發熱議,除了美國新廠與中國大陸的擴建案之外,日本與德國廠似乎也極有可能落實。此舉可謂是對長期堅守台灣的台積電,在產業布局上的重大轉變,並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產生衝擊,有必要探討其背後的原因。

首度公開證實日德廠計畫

近期台積電海外設廠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有些人還認為,在台設廠具有諸多優勢,台積電不太可能在海外蓋新廠,應該只是市場謠言。直到7月26日台積電股東會,董事長劉德音首度證實日本設廠計畫,並表示日本客戶將會幫助降低建廠成本,還提到當日有團隊正在日本考察;並透露德國廠計畫,台積電跟德國有密切溝通,德國有好幾個大客戶,會和客戶持續溝通,但德國還在非常非常早期的討論。

台積電法說會所釋放的訊息,一向相當保守,過去即使都已經確認的投資案,仍不願意證實。因此,此次同時在法說會上願意討論細節,幾乎可以確定這二國的投資案已經底定。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7月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時表示,對全球半導體晶片自給自足的趨勢深表擔憂,有可能「在花費了數千億與許多年的時間之後,結果仍將是無法充分自給自足且成本很高的供應鏈。」

海外設廠背後原因

想不到在張創辦人說完話沒幾日,台積電就步上日本與德國晶片自給自足的深淵。台積電明知海外設廠成本與風險極高,卻仍執意為之,主要可能有以下緣由:

首先,因應產業鏈重組趨勢:近一年來半導體大缺貨,各國將半導體供應提升為國家安全層級的問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7月28日直指,美國過於依賴台灣與中國製造的晶片。由過去產業分工模式,開始轉向在地化生產。美國有蘋果、高通、輝達、博通、超微等主力客戶,占台積電的六成營收,赴美設廠有貼近客戶的優點;而日本與德國縱然仍有零星的客戶,但比重都很低,至這二國設廠風險較高。

其次,爭取當地國的補貼:不少國家為吸引半導體廠的新興投資,紛紛祭出極為優惠措施。台積電是半導體製造霸主,國際邀約不斷,提供巨額的補貼。惟台灣擁有完整的產業鏈,以及其他國家難以取代的人力資源,即使有大量的補貼,也難以彌補其差距。

最後,台灣投資環境惡化:攸關台積電2奈米廠成敗的寶山二期擴建計畫,歷經四次的環評才過關,讓台積電鬆一口氣。上半年又遇到大乾旱,生產過程需大量水清洗晶圓的台積電,引發國際擔憂可能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所幸近月大雨才緩和旱象。7月1日核二廠一號機停機,頓時減少約3%的穩定供電量,讓台灣已吃緊的供電狀態更加雪上加霜。加上半導體新世代製程耗電量將更為遽增,2025年將面臨落實非核家園政策後,台灣電力可能供應不足的問題。

由以上分析可知,台積電近期轉而積極海外設廠背後最大的原因,實與台灣日益嚴峻的水、電與環評等投資環境惡化問題脫不了干係。

政府應珍惜台積電

台積電在法說會上罕見地釋出海外設廠進度,就是提醒政府若再不亟思改善之道,只好選擇出走海外。張忠謀4月發表「珍惜台灣半導體晶圓製造的優勢」為主題演講,其結論為「半導體晶圓製造是一個攸關民生、經濟、國防的重要產業,也是第一個台灣在世界競爭裡得到相當優勢的行業,這優勢得來不易,守住亦不易,期望政府、社會、台積電本身都要努力守住。」不知執政黨聽懂了?

★延伸閱讀★

振興券莫重蹈三倍券覆轍

「平均月薪」達標、未達標 做法各不同!

提早領走勞保退休金 繼續工作領雙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