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巴克禮的文化之旅:焚而不燬的生命實踐者!

2022年3月12日,參與了台南政大書城的巴克禮宣教士的台灣名人傳記漫畫新書發表會。由漫畫家蠢羊和作家林立青的深刻對談,開啟了走入歷史時光隧道口,認識巴克禮的故事之門。

巴克禮,出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市,在16歲生日,寫下獻身誓約文,進入自由教會神學院就讀。而後鑽研電氣學相關論文,並且登入名人錄裡頭。不過,這樣的巴克禮,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路!

1875年6月5日,他從高雄登陸台灣,到年底才遷往台南府城,並設立府城大學(今日的台南神學院)。這段過程,其實跟巴克禮來到台灣後,發現傳道的困境與台灣人的強烈抗拒心,甚至對他潑糞,這真的是極度的羞辱與挫敗。

不過,身處頹勢的巴克禮並未放棄。他一方面了解到,台灣人需要教育,但太多文盲的人,這讓知識的傳遞和傳教工作窒礙難行。也因此,巴克禮利用回國休假的時間,拜訪了當地活字印刷的師傅和工廠,想要透過獨立印刷用羅馬字拼成的台語,來傳授民眾衛生觀念、世界地理、科學常識。

這些工作,真的要本身就很優秀的學霸,以及充滿熱忱的信念,才足以在異鄉,建立起對文化、對知識、對生活的顯著改變。如果說,曾經被日劇仁醫裡頭的大澤隆夫所深深著迷,那麼巴克禮則是帶著一顆醫治台灣人內心的巨大使命而來。也在馬雅各之後,承先啟後地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如同尼采所說:「一流的人是為了文化而貢獻!」巴克禮雖然不像先前的傳教士一般,具有醫學背景,但正因為他對於文化的深耕,讓台羅字典、白話字、台羅聖經,成為主導台灣主體意識的重要資產。然後,像是太平境教會、長榮中學,都是出自巴克禮之手,堆疊成台灣步入現代化的關鍵因子!

也許,大家在求學過程中,聽過了史懷哲勇渡非洲的故事;還有,馬丁路德編纂德語版聖經的故事。巴克禮兼具了兩者,頂著巨大的使命,在台灣生根,也依據台語,將白話字轉化成為通俗用字,達到了有效傳遞與造福世人的效果!縱使,今日白話字已經式微,但一股尋根和重新復興的力量,正在開展與創造新的價值和可能。

基督教長老教會的誓詞是「焚而不燬」,這就好比日本武士道的精神「一生懸命」。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用盡力氣,去想方設法地解決它!正是這樣的勇氣,支撐著巴克禮,甚至是向日本的大統領乃木希典和談,只為了保住台南人原有的生活方式。相信,這是非常人所能為的。

最後,對於巴克禮來說,他的妻子伊莉莎白是陪伴他的重要夥伴,也無怨無悔地做其最關鍵的支柱。所以,伊莉莎白願意跟著丈夫飄洋過海,在這塊叫做台灣的土地上落地生根,更是讓人永遠感念在心!巴克禮的文化之旅,不僅是作為一位焚而不燬的生命實踐者,也藉由一張張的老照片與驚人的篇章和巍峨的古式建築中,留下了不朽的傳奇。今日,若不將之記錄下來,真是可惜呀!


巴克禮牧師於1935年1月30日應邀主持旗後教會會堂定基式。圖/擷自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