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AI時代下的打詐策略

隨人工智慧(AI)技術突破,金融詐騙持續進化,民眾識詐能力也需提升。圖/freepik
隨人工智慧(AI)技術突破,金融詐騙持續進化,民眾識詐能力也需提升。圖/freepik

詐騙案件逐年攀升。警政署統計,去年詐欺案較前年增加近3成,投資詐欺案更增加近8成,連兩年居首。過去四年民眾受騙金額上升超過40億元。隨人工智慧(AI)技術突破,金融詐騙持續進化。

近期網友分享年邁父親加入LINE股票操盤群,被詐騙集團以誇大收益騙走畢生積蓄。「山道猴子的一生」也真實上演,學生貸款40萬買重機後無力償還,顯示年輕世代不了解借貸風險。台灣金融研訓院2022年金融素養調查顯示,近8成民眾金融素養不足,自評對金融知識不了解的年輕人高達5成。

如今詐騙集團更盜用財經名人影片,用AI竄改影像或透過AI語音機器人誘導民眾受騙。傳統手法結合AI使騙術更擬真,民眾識詐能力也需提升。Gogolook《亞洲詐騙調查報告》顯示,台灣6成民眾每周面臨詐騙,其中2成天天面臨詐騙。詐騙集團頻繁攻擊讓金融教育成當務之急。

■消弭金融資訊落差,防詐教育有待加強

為打擊詐騙,行政院2023年推動「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1.5版」,並成立打詐辦公室,積極推動「識詐」教育。金管會亦積極強化民眾金融素養,訂定「金融知識普及工作推動計畫」外,更預計2025年起編列補助經費,鼓勵非營利法人共同推動金融知識普及。

證交所亦透過創意反詐活動加強宣導,今年推出防詐騙網站後,更與饒舌歌手合作反詐騙歌曲、舉辦聰明消費園遊會等活動。打詐及金融防詐教育已成為政府治安工作的重中之重。

警政署統計,2023年佯稱代辦貸款詐騙超過800件。詐騙風險其實源自金融知識的缺乏,申貸者需親自至銀行詢問貸款細節,無法第一時間有充足資訊評估貸款和取得資金,抵擋不了保證過件、免押免保、保密低息等詐貸誘惑。

廣告

筆者認為彌平金融資訊落差是關鍵第一步。金融媒合平台袋鼠金融Roo.Cash透過AI科技與創新體驗,讓消費者快速且方便取得貸款、信用卡等金融商品方案,同時透過數位渠道深耕防詐教育,讓民眾不斷接收最新金融知識,免於落入詐騙陷阱。

民眾生活中面臨許多金融疑問,網路資訊散落讓金融小白暴露在詐騙廣告風險。金融知識智能問答服務Roo AI以ChatGPT的形式結合400萬筆台灣金融知識、數百個金融商品資訊,加上熟悉台灣人提問的自然語言模型,能精準理解消費者疑問,快速提供民眾金融資訊。

台灣亦缺乏專屬金融投資討論的網路社群,袋鼠金融安全的數位金融社群,時時更新投資理財資訊、邀請專業理財達人解惑,更串接刑事局通報資料庫,導入 AI 自動辨識詐騙樣態,讓社群免於詐騙威脅。

我認為金融防詐不能單仰賴主管機關推動,金融機構、社群平台、第三方業者與非營利組織應共同投入金融教育。

■金融生態圈合力打詐,實踐普惠金融願景

防詐成金融機構實踐社會責任新指標,國內金融獎相繼增設防詐獎,國內領先銀行業者已從防詐技術到防詐教育異業合作積極打詐。金融生態圈如數位內容或金融科技業者,亦應在金融防詐教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走入校園、鄰里、通訊群組,以生活化內容讓防詐意識植入人心。

盼金融生態圈打破產業藩籬、公私協力整合資源,強化全民防詐意識與金融阻詐成熟度,攜手為台灣打造更安全的金融環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廣達擴產 加碼美國投資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