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英國外相訪華之際《環球時報》社論喊話是怎麼回事

大英博物館正門大廳內的遊客(23/8/2023)
大英博物館有不少文物與歐洲對外殖民擴張時期相關。

大英博物館近日傳出有2000件藏品遭職員監守自盜,博物館館長辭職下台之際,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旗下小報《環球時報》發表社論公開要求英國無償返還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並稱引起網上廣泛討論。

《環時》形容大英博物館為「全球最大的『贓物接收者』」,並稱聲援全球其他國家提出同樣聲請。該報更進一步發表漫畫,譏諷大英博物館「賊喊捉賊」。有近270年歷史的大英博物館迄今並未回覆BBC的置評要求。

這起爭議剛好發生在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祁湛明)訪華之際。星期三(8月30日)凌晨抵達北京的克萊弗利是五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英國外相。

目前中英關係因中資投資英國敏感行業受阻,圍繞香港與新疆人權問題的爭議,以及參與在北京眼中,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等圍堵中國行動,正陷於低谷。克萊弗利此行希望修補雙邊關係,而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似乎成為了新的煩惱。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教授對BBC中文分析說,《環時》這篇社評主要是出於見風使舵,但也可以理解為給克萊弗利一個下馬威。

曾銳生教授說:「克萊弗利訪華該是早於大英博物館問題出現前就已敲定,但像《環時》甚至中國外交部等,要是利用大英博物館事件作為槓桿向克萊弗利施壓,毫不奇怪。」

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現代語言學院中國文化研究創始教授利大英(Prof Gregory Lee)認為,中國正式提出返還文物的要求,只是時間問題。他對BBC中文表示,《環時》顯然希望對大英博物館這尷尬局面加以利用。

英國外交大臣詹姆斯·克萊弗利(James Cleverly;祁湛明)(27/7/2023)
克萊弗利(祁湛明)是五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英國外相。

《環時》社評怎麼說?都引起了哪些反應?

《環球時報》在8月27日同時透過該報中、英文版發表這篇社評,開首稱:「作為一家中國媒體,我們正式向大英博物館提出要求,請把所有通過非正當渠道獲取的中國文物無償地歸還中國,不要再採取牴觸、拖延和敷衍態度,首先要向全世界做出歸還的公開承諾,並盡快啟動這項早就該做的工作。」

「請英國政府在法律及相關程序上予以配合推動,這將是對英國是否真心誠意洗刷殖民污點、彌補歷史罪責的一種考驗和驗證。」

文章並未提及克萊弗利訪華,但批評英國稱:「有著血腥、醜陋、可恥殖民歷史的英國,對待別人卻一直有著很強的道德優越感,經常站在道義高點上對別國的內部事務指手畫腳,甚至橫加干涉。我們真不知道,他們的道德優越感是從哪裏來的。」

社評發表後,微博、微信公眾號與抖音等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相關內容接連出現,包括來自其他官方媒體的帖文與短視頻。部分也被轉發到社交媒體「X」(前稱Twitter推特)上。

https://twitter.com/CNS1952/status/1696160716825170000


https://twitter.com/danyi_X/status/1695837810698473580


中新社微博截屏(28/8/2023)
中新社微博截屏(28/8/2023)

https://twitter.com/heshouzhong1/status/1695999482046107993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看台海抖音截屏(29/8/2023)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看台海抖音截屏(29/8/2023)

這其中包括一些強調「文物想回家」概念的內容。

共青團中央抖音截屏(30/8/2023)
共青團中央抖音截屏(30/8/2023)


https://twitter.com/ElementsCC3/status/1696163820710863235


https://twitter.com/Echinanews/status/1696115418363265415


《環球時報》繼而跟進報道,稱要求退還文物的議題在中國互聯網上引起廣泛討論。

https://twitter.com/globaltimesnews/status/1696550038963724623


據新浪微博數據,截至8月30日,由《環球時報》發起的話題「請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獲得超過8億閲讀量,帶來至少2.6萬原創帖文。

《環球時報》屬官方媒體,但中國政府並未公開評論其主張。不過,中國外交部在8月29日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公開表揚了瑞士近日舉行儀式,向中國返還一批文物。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說:「此次文物返還是中瑞兩國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合作的又一次成功實踐,對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與友誼發揮了積極作用,也對在全球範圍打擊文物走私、保護文物安全、擴大政府間合作具有示範意義。」

大英博物館有多少中國藏品?跟這次監守自盜事件有多大關係?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1759年正式開館,目前擁有西方規模最大的中國文物館藏,合共達2.3萬件,涵蓋自距今達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當代的多種青銅器、瓷器、翡翠、書法與繪畫等。著名展品包括唐代《女史箴圖》摹本。

《環時》社評稱:「它們都是怎麼從中國流失到大英博物館的,具體過程可能難以追溯。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們大多都是當年英國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甚至直接對中國製造劫難趁機劫掠或盜取得來的。」

「只要英國不能證明哪一件藏品來自合法、乾淨的渠道,那麼這件藏品的母國就有權利去追索。」

8月16日,博物館公布發生監守自盜事件,約2000項藏品「失蹤、被盜或受損」,一名僱員被革職。8月25日,博物館館長哈特維格·費舍爾(Hartwig Fischer)辭職。

館方表示已向倫敦大都會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又譯大倫敦警察廳)報案,同時委託博物館前理事奈傑爾·博德曼爵士(Sir Nigel Boardman)和英國運輸警察局(British Transport Police)警察總長露西·多爾西(Lucy D'Orsi)主持獨立調查。

《環時》社評稱:「人們質疑英國警方和館方為何遲遲不發佈失竊文物的照片與詳細描述。不發佈照片可能意味著,大英博物館仍然未能查明其龐大收藏中究竟有多少已經丟失,大概率比2000件更多。」

「換句話說,大英博物館沒有保管好的、弄丟弄壞的,其實主要是屬於其他國家的文化財產,這怎能不讓人心疼。」

《環時》8月29日發表政治漫畫,進一步諷刺大英博物館在「賊喊捉賊」。

https://twitter.com/globaltimesnews/status/1696485345590956141


事情也被提升到聯合國層面。聯合國秘書長髮言人杜加裏克(Stéphane Dujarric)29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被問到是否認為大英博物館毫無能力保護其館藏,以及應否將文物歸還有關國家。

杜加裏克回答:「我不會評論此具體情況,這問題實際上是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但我希望賊人——正如任何賊人一樣——得到警察的徹底調查。」

杜加裏克的發言同樣在抖音、微信影音號等平台上被廣泛流傳。

大英博物館理事會主席,前英國財相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歐思邦)許諾將亡羊補牢,汲取教訓,重建公眾對博物館的信任。

英國杜倫大學政府和國際事務學院國際關係助理教授張晨晨博士在一條X推文中引述她最近發表的論文說,歐洲的博物館須實現去殖民化,而返還文物只是其中之一。但這得在承認一些「後殖民地區」的反殖民主義運動受到了獨裁、反動的民族主義政策所左右的基礎下進行,且須意識到其中有邊緣群體正受到打壓。

利大英教授也對BBC中文指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是,誰有資格運營英國的博物館,有資格決定展示哪些「中國的東西」。

他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像他這樣的西方學者得承認自己繼承了傳統東方主義所留下的傲慢特質,且因此認為自己是中國文字與文化的守護者。他認為這問題在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尤其顯著。

為何《環時》要求返還文物引起網民爭論?

中國網民要求大英博物館返還文物的言論時有出現,但《環時》稱:「這次醜聞所暴露出來的大英博物館在文物管理和安全防護方面的巨大漏洞,令一個流傳很久很廣的說法不攻自破,即『外國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我們很懷疑,它是有人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文化殖民洗腦的產物。」

一些網民留言支持《環時》的這篇社評,一位河北網民說:「這才是《環球時報》該有的樣子。」也有網民直接向「保護文物論」的支持者叫板。

https://twitter.com/Lostlanding/status/1696075099764658567


但也有網民在微博和X上質疑社評的時機與動機,例如質疑目前輿論主流應是針對日本排放福島核廢水,不應轉移視線,或質疑此舉是在鼓吹民粹主義。

修羅陛下微博截屏(28/8/2023)
修羅陛下微博截屏(28/8/2023)

匠器微博截屏(28/8/2023)
匠器微博截屏(28/8/2023)

牛明昱微博截屏(28/8/2023)
牛明昱微博截屏(28/8/2023)

https://twitter.com/96plum96/status/1696444033084600526


https://twitter.com/NodYoung/status/1696034794096971982


曾銳生教授對BBC評論說:「大英博物館丟失2000件小型展品不容狡辯,但文革期間在毛澤東領導之下,又有多少倍於此的文物遭到破壞?」

「雖然大英博物館不比從前安全,但它仍然比較安全,這不是顯而易見嗎?」

曾銳生教授認為,在中國目前以習近平為首的領導層下,他不認為存在任何政治氛圍與條件,實現大英博物館文物歸還。

中國是唯一在要求返還大英博物館藏品的國家嗎?

大英博物館樓頂懸掛著英國國旗(17/8/2023)
監守自盜事件引起英國輿論大嘩。

監守自盜醜聞曝光後,一些國家先於《環球時報》提出了歸還文物的要求,理由也是圍繞於大英博物館保護文物的能力是否仍值得信賴。

希臘多年來持續促請大英博物館歸還帕特農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又名埃爾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希臘《論壇報》(To Vima)8月21日刊登對文化部長莉娜·門多尼(Lina Mendoni)的專訪,門多尼稱,保安問題「強化了我國提出最終返還(帕特農雕塑)的長久、正當要求」。

尼日利亞官員也公開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掠奪自貝寧王國(Kingdom of Benin)的貝寧青銅器(Benin Bronzes)。貝寧王國領土如今是尼日利亞的一部分。

《環時》社評稱:「我們在道義上支持其他曾經遭受英國劫掠的國家比如印度、尼日利亞、希臘等提出文物歸還的訴求。」

英國議會跨黨派大英博物館小組主席,執政保守黨籍下議院議員蒂姆·勒頓(Tim Loughton)形容,這些趁此時刻要求返還文物的國家是「機會主義者」。

勒頓告訴BBC,其他國家應「團結起來協助追回藏品,而非看風使舵」。

同屬保守黨的馬克·羅根議員(Mark Logan MP)同時是英國議會跨黨派中國小組與跨黨派大英博物館小組的副主席。BBC中文請他評論對應否返還中國文物和大英博物館是否仍有足夠能力保護文物的看法。

馬克·羅根簡要回答BBC中文記者:「一家銀行要想留住你的存款,它就必須保護你的血汗錢;要是一個政府希望代表你,它必須維持誠信。顯然,對於任何文化機構而言,保護好其文化資產是個關鍵。」

利大英教授認為,希臘與中國要求大英博物館返還文物的情況相似,中國知識分子十分熟悉帕特農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的故事,中國當局也樂於將中國與希臘比較,強調兩國歷史均源遠流長。

但他指出,雖然希臘與中國文物均是從地理上的希臘與中國被盜,但18世紀的希臘只是個新興民族國家,而被盜文物卻來自於希臘立國「想都不敢想」的年代。同理,經歷頤和園被搜掠的是滿清,而非取而代之的現代中國。

利大英教授對BBC中文稱:「要是你問我,誰對『埃爾金的贓物』(Elgins' booty)的宣稱更鏗鏘有力,我會說是希臘與中國的,而非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