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挺 15檔生技股逆勢走揚

台股23日因電子權值股重挫,加權指數繼續下殺逾百點,惟台灣生技指數逆勢持續反彈。

對此,專家指出,近年台灣生技實力讓國際看到,產業已發生質變,以新藥公司為尤,近期也多有取得藥證等捷報,生技投資已逐步擺脫過去的投機屬性,從外資持股比重增加,可窺探一二。

如美時、北極星藥業-KY、泰福-KY等,目前外資持股比重高達31.37~66.38%以上,東洋、松瑞藥的外資持股比重也在一成以上。

資深分析師陳唯泰表示,近期台股的電子股資金比重下降,然成交比重有拉高的航運因走低、未能接起多頭棒子,值此之際,上市生技指數在季線附近整理,櫃買生技指數則早一步反攻季線,本波資金避風港就屬生技類股。

以往市場對生技股多有成見,認為是投機成分較高,但陳唯泰認為,近年台灣生技實力已逐漸被國際看到,有愈來愈多新藥通過美國FDA、取得藥證,或在臨床第二、三期就拿到國外市場授權金。

台灣挾人才、製作藥品成本低等優勢,吸引歐美大廠將台灣列入新藥研發的戰略團隊,生技產業出現了本質上的變化。

選股上則可以「2022年來營收呈現年增、且外資持股比重」作為篩選條件,進行布局。

目前外資持股比重3.36~14.98%以上,且23日單日外資持續加碼之個股,有包括東洋、泰博、合一、大樹、晟德、藥華藥、國光生、中天、健喬、高端疫苗、杏輝、台康生技、優盛、神隆、明基醫等15檔生技股。

以東洋為例,2021年與國際藥廠簽約,合作開發微球藥物Octreotide LAR困難學名藥,完成前導臨床試驗,階段里程碑金50萬美元(約1,500萬台幣)已入帳,且首批自製罕病藥「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也出貨美國銷售,營運雙喜臨門。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2檔補漲股 外資買不停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
錢景俏 5檔電池材料供應鏈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