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亞洲永續轉型 長線投資利益大

【時報-台北電】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研究,全球於2030年至2050年間,每年需投資5兆美元,才可將全球平均溫度升幅控制於攝氏1.5度以內,意味期間每年投資額需較2022年增加2倍以上。法人表示,因亞太區內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但至今減排達成率偏低,若投資於亞洲區內永續轉型的企業將有助長遠利益。

富達國際表示,亞洲區內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約85%的能源來自化石燃料,因此在亞洲於推動「能源轉型」不但重要且會帶來巨大的投資契機。富達國際全球首席永續長陳振輝進一步指出,資金投資在轉型企業有別於將資金配置於符合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標準的項目,「轉型金融」主要在協助碳密集型產業朝永續發展模式轉型。

富達國際永續投資副總監張庭瑋指出,轉型策略需要針對市場、產業以至企業量身訂製,目標於2030年或之前將投資組合的碳足跡減半,於2040年或之前逐步淘汰全球動力煤產業投資,並在2050年或之前實現投資組合淨零排放。

百達投顧認為,全球經濟展望正面,如通膨放緩,貨幣政策趨向降息,經濟成長預期總體經濟軟著陸,極大減緩近期永續題材企業面臨融資成本壓力,有利於未來價值提升。自COP28國際凝聚永續經濟轉型共識,各國投資力道強勁,最終協議已顯示,科技發展成能源轉型關鍵,新科技將有助2030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為2022年的3倍、能源效率翻倍的目標達標。

能源轉型受惠於半導體價值鏈,半導體是促成科技的一環,如「功率半導體」要用於控制電力的供應,以及轉換、傳輸和儲存,能促進產業電氣化,減少總能源消耗。從再生能源的發展到電網儲存、電動汽車及其充電設備,半導體產業鏈為永續經濟提供重要動力。

柏瑞投信強調,短期ESG資產的表現並沒有太突出,主要是受個別類股影響較高,但長期像是淨零碳排等ESG長線題材,持續受投資人青睞的趨勢不變,加上評價面仍具投資吸引力,ESG資產的後市並不看淡。(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