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社會》新冠疫情發猛 試煉大陸經濟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新冠病毒正在中國大陸大幅蔓延,愈來愈多民眾為避免染疫,選擇待在家裡或居家辦公不外出。根據彭博社查訪,大陸12月的經濟活動已經從11月的疲弱,轉變成衰退跡象。

中國大陸國家衛健委25日表示,即日起不再公布每日疫情資料,將交棒疾控中心發布以供大眾參考與研究。這表示,自新冠病毒爆發近3年以來,衛健委每日疫情通報作業已畫下句點。

彭博社指出,在缺少有關確診以及疫歿人數等官方資料下,甚至在大規模檢測作業全面停止實施之前,新冠病毒已經席捲各個省份。在大陸幾乎全面鬆綁國內抗疫規定,也代表病毒將毫無忌憚在人群之間傳播。

其實,在大解封以前,堅持零容忍政策的中國大陸,對於經濟成長已力有未逮,從消費者支出減少,以及工業生產出現自春季封城以來最低等,一些不佳的數據就可窺知一二。

北京更是首當其衝,這個中國大陸政治中心的各家商店與餐廳正慘澹經營中,11月零售銷售暴減18%,主因是當地染疫人數漸漸增加所致。另一方面,大陸在大解封之後,在街上活動的人潮並沒有增加,反而是大減。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數據,北京22日地鐵使用者次數約360萬,較疫前2019年同期暴跌70%。同時,在北京大街小巷塞車的程度,也比2021年元月要少30%。至於重慶、廣州、上海、天津以及武漢等大都市,也都有上述類似情況發生。

其它產業方面,像是房市以及車市都受到波及。一直都有拿到中央政府補貼的汽車產業,由於消費力道下滑,汽車銷售量從11月開始走下坡。同時,汽車產量也是從5月以來首次減少。大約半年多前,許多工廠都因疫情被迫歇業。

廣告

中國大陸在春天時曾嚴格抗疫過,全球汽車供應鏈一度大規模斷鍊,產線也不得不暫時中斷。現在車廠生產受到的影響,主要是新冠病毒發威,許多工人染疫後無法去現場工作,因而出現缺工情況。

對於股市以及原物料市場來說,應該也只有一日行情。過去兩周一直走軟的上證指數,現在又跌回至11月11日左右,開始大幅放寬抗疫規定的起漲點,26日盤整在3050點上下游走。

由於房地產疲弱,相關產業也跟著倒楣,例如鐵礦砂價格走低,中國大陸鋼鐵業者也傳出正在減產,根據業內數據資料,12月中旬鋼鐵產量減少,庫存則在增加。

渣打銀行指出,小型陸企業信心度不佳,12月已連續3個月都失去信念。唯獨製造業從11月剛解禁時有接到新訂單,故銷售與產量當時是增加的。不過,隨著現今確診者人數大增,服務業的信心隨著消費縮手而疲弱不堪。

中國大陸疫情嚴峻不僅影響到自己,也牽連到其它國家。以鄰居韓國來說,12月前20天,對中國出口大減近27%,表示中國大陸對半導體需求不佳。因為全球對智慧手機以及它項設備需求下滑,也影響到半導體出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