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併高塔破局該哭?英特爾應感謝中國給「活路」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由於在合約到期仍無法獲得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英特爾周三宣布終止以5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晶圓代工廠高塔半導體(Tower Semiconductor)的交易。業界認為英特爾是美中科技戰的最新受害者,其壯大晶片製造實力以迎戰台積電等對手的野心受到重挫,但所謂禍福相倚,也許這一次北京當局的阻撓反倒給英特爾逃離美中兩國日益激烈的科技貿易戰指出一條「活路」。

自英特爾與高塔在2022年2月達成併購協議以來,投資人便對這項交易可能在中國卡關一直有著不祥的預感。約3.5億美元、相當於交易價6.5%的巨額分手費證明了這項交易的高度不確定性。

但英特爾收購高塔的交易破局,或許是中國當局幫了英特爾一次忙,主要有幾個原因:

將高塔納入麾下,有助於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將營運重點轉向半導體代工的策略。英特爾幾經嘗試都鎩羽而歸,而以色列晶圓代工廠高塔的管理層都是這領域的專家。然而,高塔使用的是成熟技術,而包括美國國防部和高通等英特爾的新客戶們需要的是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英特爾的首要之務是取得最先進的技術並重新奪回技術領先地位。

高塔的毛利率落後英特爾,而獲利能力下滑往往會打擊買家的股價。

在中國遇到的障礙可能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繼去年底對中國的半導體晶片產業祭出力道與規模前所未見的限制措施後,美國總統拜登上周簽署了行政命令,將禁止美國投資半導體、量子運算和人工智慧(AI)等三大科技領域的中國實體。中國也祭出了一連串的反制措施,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icron Technology Inc)即是受害者之一。此外中國政府在7月初以國安為由,宣布自8月1日起,對半導體關鍵原材料鎵(Gallium)、鍺(Germanium)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廣告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遲遲不通過跨國併購交易是中國用於反制美國的新武器,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刻意放慢對美國公司併購交易的反壟斷審查。

這其實也增加了賣家的風險。美商邁凌(MaxLinear)斥資40億美元收購台灣同業慧榮科技(Silicon Motion Technology)的交易延宕了15個月,儘管最終獲得批准,但邁凌仍然決定終止交易,理由是併購協議中規定的某些成交條件尚未達到且可能無法達成,以及慧榮正在處理協議中定義之重大不利事件。

反之亦然,買家的風險也可能升高。由於中國反壟斷監管機關拖了近兩年,思科收購Acacia Communications的交易拖到合約到期,最終被迫將收購價從原先議定的26億美元提高至45億美元。由於經濟情勢不明,且貿易戰越打越烈,北京當局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意味著賣方將不得不尋求更強力的交易保障,而買方將更傾向於重新考慮併購策略。這或許是英特爾決定認賠收手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