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調查歐盟出口豬肉 為何中國不以牙還牙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就在歐盟宣布,對在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動車,開徵臨時關稅的幾天後,北京政府也說,將對從歐盟出口的豬肉展開調查,但為什麼中國大陸不針對歐洲汽車業者,反而是歐洲農民。

中國大陸商務部17日表示,要調查來自歐洲的豬肉,是否有涉及低於正常價格的傾銷(dumping)行為。這項反傾銷調查並沒提到電動車關稅一事,但外界都知道,這就是大陸對歐盟要開徵電動車關稅的回應。

談判專家指出,中國大陸這樣做,可以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中國大陸大可以因應氣候變遷的名義,對大CC數的汽油動力車輛加徵25%的進口關稅,若真的這樣執行,將對德國雙B車廠造成嚴重打擊,且德國汽車在中國大陸的廠房生產規模不小。

另外,中國大陸不針對德國汽車增收關稅,是因為社會大眾也反對德國汽車要增加關稅。中國大陸是德國汽車全球重要的市場之一,德國主要的汽車工業協會VDA指出,歐盟在6月12日宣布,要對中國大陸生產的電動車提高關稅,對全球化合作來說沒有半點好處。全球貿易衝突的危機,也因為這項政策而進一步升高。

中國大陸對歐盟豬肉進口的調查,據悉將包括各種產品,像是新鮮和冷凍豬肉、各式各樣的豬腸以及內臟等。該大陸公告表示,預計調查要花1年時間,可能還會再延長6個月,故最長將達1年半。

歐盟執委會(EC)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總部表示,歐盟農業補貼完全符合WTO(世貿組織)規範,自己也會密切注意中國大陸的這項調查,有必要時將會出手干預,以確保中國大陸使用符合WTO的規範來調查。

中國大陸則表示,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在大陸本地生產補貼的調查,就是一種典型的保護主義行為,根本無視WTO的規定。歐盟計畫從7月4日起,對只要是從中國大陸生產出口的電動車,都要徵收17.4%至38.1%的臨時關稅,目前實施4個月,其中包括大陸本地汽車品牌,甚至特斯拉也受到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