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語-氣候教育從「家」開始

教育宣導為推動減碳及淨零的重要一環。圖/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宣導為推動減碳及淨零的重要一環。圖/本報資料照片

淨零轉型已是全球趨勢,各國政府陸續制定淨零目標,而我國自2022年3月發布淨零轉型路徑與相關策略,並於2022年12月研提12項關鍵戰略。為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我國政府業於2023年3月修正通過之《氣候變遷因應法》(以下簡稱《氣候法》)中明定相關規範,除強化減碳管制工具希冀促成淨零之外,在《氣候法》中亦明定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或各級政府應加強推動對於國民、團體、學校及事業對因應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之教育及宣導等工作,顯見教育宣導亦為推動減碳及淨零之重要一環。

在2023年年底於杜拜舉行的COP28會議中,由各國家長團體所組成的國際網絡組織「Our Kids’ Climate」為保護孩子免受氣候變遷之影響,在COP28會議重申世界元首們應加速採用再生能源、停止使用化石燃料並支持公正轉型,希冀讓兒童有權利享受乾淨空氣、健康環境以及安全地球,顯見氣候議題對孩童及家長也很重要。

依據「Our Kids’ Climate」與「We Don't Have Time」兩個團體於2021年合作製作的「與孩子談論氣候變遷危機指南」指出,考量氣候變遷議題可能影響到孩子在身體與心理等面向,成年人可以協助孩子們了解並滿足對氣候變遷議題的問題與感受。主要作法如下:

一、透過自我教育提升認知:成年人可透過政府機關、環保組織、書籍或文章等找到易於理解、基於科學的資訊。若想進一步了解進階內容則可參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有關「全球變暖1.5℃」的特別報告,以強化認知。在自我教育的同時,也不用害怕與自己的情緒連結,在與孩子討論前亦可和其他成年人討論,可減少將恐懼轉移至孩子身上的機率。

廣告

二、在家庭中做出減碳行動:孩子在學校學習氣候變遷議題時,可能會對所學相反的家庭行為(如:駕駛燃油汽車、搭乘飛機或吃很多肉等)感到沮喪,成年人應從生活中做出改變(如:加入環境組織、在工作與生活中減碳等),以展現減碳的努力。

三、和孩子討論時可提出開放性問題,找尋共同努力的方法:提出開放性問題瞭解與您討論的孩子如何看待氣候變遷以及擔心程度。若孩子對某些事情特別感興趣(海洋污染、或熱帶雨林健康等),可以一起了解更多資訊。如果孩子很焦慮,可引導他們說出感受和情緒,並將談話引導到與喜歡的人一起找尋努力減碳的作法。

四、說實話、談論感受並可透過集體行動減少相關衝擊:當談論氣候議題時,要有勇氣探索嚴重性及其意義。

若有不愉快的感受也都是合理的,可以協助孩子們用語言表達,並可向孩子們說明討論解決方案並找到貢獻的方法。成年人也可告知孩子可透過與他人合作及行動,以減少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

五、體驗大自然:研究顯示孩子們從大自然活動中對情感、認知和環境是有幫助的,透過與自然和生態系統建立聯繫是建置生活中環境行為的關鍵。可協助孩子思考在生活中融入自然議題,如在樹林裡散步、窗戶種植物等。

六、與學校聯繫,共同協助孩子了解氣候議題:告訴孩子的老師,在家裡有談論到氣候變遷議題,以及孩子對未來似乎感到擔憂,透過家長和學校聯手協助孩子因應氣候變遷議題是有幫助的。氣候變遷議題甚廣,除政府機關、學校透過相關活動與課程教導孩子們認識氣候變遷、節能減碳議題之外,在家庭教育中也可透過家長引導與討論,從生活中帶領孩子們共同進行減碳(如:出遊時搭乘大眾運輸、住宿選擇環保旅宿等),以邁向我國淨零目標。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
通路共享 全聯全家電支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