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情》氣溫上升 美麥連九跌後反彈 美玉創兩周新高

【時報-臺北電】綜觀近一周芝加哥(CBOT)穀物期貨走勢呈疲,其中小麥期貨連九跌,且觸及一個多月以來的最低點,由於北半球收成擴大和俄羅斯小麥價格下跌帶來的季節性壓力,大豆和玉米期貨先揚後抑,因美國狀況評級相對強勁以及美國農業部每月作物供需報告而收低。

近一周芝加哥穀物市況,周一(6/10)穀物期貨多收揚,僅小麥期貨觸及一個多月以來的最低點,為該合約5 月3 日以來的最低水平,由於北半球收成擴大和俄羅斯小麥價格下跌帶來的季節性壓力,玉米和大豆期貨走強,在上週觸及數週低點後盤整,等待更新的每周美國作物評級;周二(6/11)穀物期貨多收揚,其中小麥期貨上漲,在連九跌後反彈,因逢低買盤和對全球最大出口國俄羅斯作物的擔憂再次提振,大豆和玉米期貨因美國狀況評級相對強勁以及美國農業部每月作物供需報告前一天的平倉而收低;截至周四(6/13) 玉米期貨創下兩周新高,由於擔心美國農業帶氣溫上升,美國農業部周三在月度報告中下調了 2024-25 年全球玉米和小麥期末庫存展望,而全球天氣擔憂也支撐了穀物市場,大豆期貨市場止跌回升。

周三,美國農業部調低了2023/24年度美國大豆壓榨資料,並調高了2023/24年度以及2024/25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還將美國2024/25年小麥產量預期調高到18.75億蒲,高於5月份預測的18.58億蒲,創下五年來新高;美國農業部將2023/24年度末全球小麥期末庫存預期上調至2.5956億噸,美國農業部在週三月度報告中將2024/2025年全球玉米期末庫存從5月份的3.1227億噸下調至3.1077億噸。分析師表示,市場關注焦點轉向美國種植帶天氣,以及兩周後發佈的美國作物播種資料。

最新天氣預報顯示,美國中西部地區氣溫將升高,潛在風險令市場開始擔憂;美國氣象機構表示,7-9月出現拉尼娜天氣現象的可能性為65%。美國農業部公佈的出口銷售報告顯示,截至6月6日當周,美國大豆出口銷售合計淨增38.01萬噸,符合市場預期。民間出口商向美國農業部報告向未知目的地出口銷售12萬噸大豆。近日受巴西大豆報價走高影響,美豆出口競爭力提升。

影響價格波動品項有: (20240607~20240613)

06/10近月小麥,報607.5美分,連九黑。

06/12近月大豆,報1177.25美分,觸及近月低點。

06/13近月豆油,報43.86美分,較3個月比跌7.14%。

06/13近月玉米,報458.5美分,連兩日反彈。

06/13近月豆粉,報368.3美元,連兩日反彈。

(倪淑茹編輯)(商品行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