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問.診-紫外線 隱形的眼睛殺手

自然界的光可分為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兩種。常常在豔陽高照的夏日,當我們去戶外時比較會確實做到防曬的工作;但是最近一年來,台灣的空污愈來愈嚴重,即便是晴天也不一定看到藍天和陽光 不過這樣的天氣紫外線卻很可能是超標的喔!

人眼可見得可見光波長在400~700納米;不可見光則包含紅外線700~1,200納米,和紫外線,波長100~400納米。其中光的波長愈短,穿透力愈強,對人體損傷越大。短波長的光包括可見光中的藍光(尤其是大量接觸3C產品),和隱形的殺手「紫外線」,這些光容易穿透眼角膜,造成更多眼睛的傷害。

紫外線(UV)分三種:波長320~400納米的UVA,波長280~320納米的UVB,和波長100~280納米的UVC。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只有UVA和UVB,因為全部UVC和90% UVB被臭氧層阻擋。隨著臭氧層的破壞,紫外線吸收也減少,到達地球的UVB也會增多。而UVB能量較大,更容易傷害皮膚和眼睛。

紫外光對眼睛造成的傷害:最常見的兩種病就是白內障和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其中白內障還可以經由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治療,而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是個不可逆轉的疾病,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嚴重時五年內視力可達法定失明的程度。

《白內障》

所謂的白內障,是指我們眼球內的水晶體混濁,造成視力的減損。正常的水晶體本身會隨著時間而老化,因此大部分的白內障好發於老年人。但是如果我們接觸過多的紫外線時,眼睛為了避免視網膜受到傷害,水晶體會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線,而加速形成白內障。白內障手術後無晶體症,或裝入人工水晶體者,同樣沒有水晶體吸收紫外光,因此這些紫外光會由視網膜吸收,就可能是造成老年性視網膜病變的一個因素。

廣告

《視網膜黃斑部病變》

國內黃斑部病變的族群雖仍以老年人、高度近視為主,但臨床發現有愈來愈多青少年罹患黃斑部病變,推估是紫外線的傷害、再加上過度使用3C產品所致。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中心點,負責最重要的中心視力,由於它的位置就在光線經瞳孔聚焦後的主要投影部位,因此,當光線對眼底的傷害長期累積且過量時,就會引發視網膜的病變。

如何有效地保護眼睛遠離紫外線射線的傷害?

1、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2點陽光最強的時間外出。

2、如外出應做好防護,戴防UV鏡片的太陽鏡,戴有帽沿的帽子,打遮陽傘。縮短烈日下勞動作業時間,盡量減少暴曬。

3、驗光配鏡和太陽眼鏡可選擇抗UV鏡片:請務必注意,未配備UV防護功效的太陽眼鏡比不帶任何防護眼鏡更加危險,因為有色眼鏡會使瞳孔放大,但同時也讓更多紫外線藉此進入眼球。一定要確認眼鏡是否有標註99%或100% UVA和UVB防護或UV 400防護,另外偏光及鍍膜鏡片可以自動保護眼睛免受紫外線射線、眩光和密集光線的傷害,建議經常暴露在陽光下的人使用。

很多近視的學童,有點散瞳劑預防度數增加,會因為瞳孔放大,更要注意紫外線的防護!戶外體育課時一定要提醒戴帽子和太陽眼鏡喔!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
斷鏈+疫情 Q3全球貿易量萎縮
美光業績報喜 歐美股油價齊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