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楊金龍直指虛擬貨幣7死穴
【時報-各報要聞】無國界的虛擬貨幣交易、首次代幣發行ICO在投資市場瘋狂,甚至試圖以新興科技取代長期建立的現行貨幣制度,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日以金融歷史沿革、實際數據比較、技術專有用字,四兩撥千斤地向市場說個明白:虛擬貨幣還不被普遍接受、少了流通力,一旦人們對它的信賴崩潰,價值恐很快就會歸零!
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生態系」領袖峰會論壇6日起連續兩天舉行,邀請到楊金龍以「虛擬貨幣與數位經濟:央行在數位時代的角色」為題發表演講,主辦方政大副校長王儷玲說,因為自己曾擔任過金管會主委,和央行互動密切,發表國內首版金融科技白皮書之前,更進一步與央行的金融科技研究切磋,總裁才會應允與會。從前任總裁彭淮南到現任楊金龍,向來對於外界邀約,只限於學術活動,楊金龍今年來兩次公開演講,甚至都只談數位經濟與央行角色!
楊金龍在演講中點出虛擬通貨七大問題,重申虛擬貨幣是網路商品或加密資產,而非貨幣,更無法取代法定貨幣。
首先是供應量無法調節,楊金龍說明,虛擬通貨供給量依事先的協定(protocol)而來,無法依市場需求有彈性地調整。其次價格波動大,無法作為廣被接受的支付工具,反而易成為投機炒作標的。三是效率低,系統每秒能處理交易筆數非常有限,當交易量大容易造成壅塞,交易費用就暴增,且新增區塊還可能被否認,形成所謂軟分叉(soft fork),無異是耗時且不具清算最終性,沒有效率可言。
其四是挖礦過程耗電過大,楊金龍指出,目前挖礦的耗電已相當於瑞士全國用電量,這與貨幣演進的節省資源、降低成本背道而馳。其五是硬分叉(hard fork)導致貶值,開發者可複製軟體,加入新特性或調整演算參數,再以新名稱及新形式釋出而獲益。每次分叉時,舊持有者可額外取得新的虛擬通貨,光去年就有10幾次,出現比特幣黃金、比特幣鑽石等,最後必將導致貨幣信心全失而大幅貶值。
其六是無求償管道,因為沒有發行人或機構負債,也沒有任何主管單位支持,一旦網路受攻擊或惡意礦工癱瘓系統,持有人損失將求償無門。第七是易被不法人士利用,過去交易平台被駭及虛擬通貨的相關詐騙案層出不窮,還被用於洗錢、資恐、逃稅、規避管制等用途。(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呂清郎/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