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產業》蔡崇信:全球供應鏈碎片化 短期不利中國

【時報-台北電】隨著愈來愈多企業採取「中國+1」策略分散供應鏈風險,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19日在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表示,全球供應鏈正在碎片化(fragmenting),短期一定會影響中國大陸出口,但長遠來看,會有助於一些發展中經濟體成長,當地人民變得富裕,就會從世界各地購買商品,產生循環效應,最終對大陸有利。

蔡崇信指出,大陸的製造業基地正在受到侵蝕,但不認為會出現大規模遷出大陸,因為大陸依然有龐大的勞動力規模。雖然人口減少,但大陸勞動力在自動化、人工智慧的發展下,變得愈來愈有效率,相信世界上找不到一個擁有8億勞動力的地方,他們已經準備好並願意勤奮工作。

蔡崇信指出,很多上游供應鏈仍然在中國大陸,供應鏈在中國大陸根深蒂固,如果要把供應鏈遷出中國大陸,「不能只搬一個工廠,必須同時搬遷周圍40家工廠」,分散供應鏈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同場的馮氏投資主席馮國經表示,分散供應鏈並不是一個「掏空過程」(hollowing out process),而是整個生產過程中,勞動密集型部分的卸載,大陸內部的供應鏈正在轉型升級,專注於技術和資本密集的上游,認為這是經濟專業化(economic specialization)的過程。

馮國經指出,對於發展中經濟體,此趨勢會是當地經濟的巨大推動力,就如同中國大陸當初從製造業帶動經濟起飛一樣,實際上帶來了新一波、另一類型的全球化浪潮,而非「脫鉤」(decoupling)及「去全球化」。

另一方面,針對阿里巴巴在香港及紐約雙重主要上市,蔡崇信表示,雙重主要上市的優勢是可以透過互聯互通機制接觸中國投資者。他稱,公司90%業務在中國大陸,熟悉公司產品的消費者及客戶可以投資阿里巴巴。他指出,阿里成為雙重主要上市數月,約4%公眾持股由中國投資者持有,交易量中15%來自中國投資者,因此為集團帶來許多流動性。(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漢驊/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