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開電動車好難!缺電焦慮難解,3直轄市掌握全台一半充電站
自從特斯拉一炮而紅後,電動車開始走入一般人的生活,許多國際車廠都喊出要將旗下產品電動化的時程。搭配上各國愈趨嚴格的環保法規,電氣化的這股趨勢看來已勢不可擋。相對於國際積極在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台灣就略顯牛步,不僅法規也不夠友善,充電站等基礎建設也不夠完善,難以讓消費者改變既有習慣投入電動車懷抱。
在電動車的發展過程,相較造車工藝的發達,充電樁的布建將會是最大的考驗。根據統計,2040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破5億台大關,屆時充電設備至少要達2.9億座,才能達到「電動車:充電樁」比例「2:1」的最小量需求。
而台灣貴為資通電大國,不少台灣科技業大老闆早早在10年前就開始布局深耕,握有充電樁的關鍵技術,發展至今恰好搭上電動車大爆發時代。但諷刺的是,相比充電樁技術的發達,台灣卻幾乎是全球最不友善電動車的國家。
充電站分布不均,台北、台中、新北3直轄市佔全國一半
根據宅電APP的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台共計有552支快充(DC)、超過3100支公共慢充(AC)充電樁。這3652之充電樁,散布在全台各縣市共 1143座充電站中;其中,有超過半數的站點集中在台北市、台中市、新北市,這3個直轄市囊括了超過半數的588座充電站點,其他縣市則是全部低於80座,比例相當不均。
目前全台灣充電站點最密集的縣市應該不難猜,就是首都台北市,共計有 236 座充電站點,是全台目前唯一個充電站點數量超過 200 座的城市。排在台北市之後的依序為177座的台中市、175座的新北市。
目前消費者對於電動車最大的疑慮無非就是「充電焦慮」,受限於硬體發展,電動車無法如油車般5分鐘就是完成油料補充,充電動輒1小時起跳,更不用說充電站點在全台的分部極為不均衡,都是讓人望之卻步的原因。
充電焦慮難解、法規未完善,台灣電動車推廣困境多
為了解決消費者疑慮,經濟部在2021年推出國內首份「公共充電樁建置」藍圖,以短中長三階段全面推動。首階段結合中央與地方力量,目標要在2025年逾全台公有停車場、大賣場、加油站、台鐵高鐵站等處,建置慢充7200座、快充600座,起碼讓電動車可以跑遍全台不會碰到斷電危機。
而為了解決充電站稀缺的問題,有不少車主會在家中裝充電柱,以便能在家中就能為愛車充電;雖然是自拉電線連接電錶,但此舉卻容易引來鄰居的反彈,這也是國內電動車業者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大困境。
為此,內政部營建署也針對新、舊大樓車輛充電設備及空間,擬修訂《建築技術規則》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要求建築預留裝設空間、充電樁設置列為一般修繕範本。但對照國際發展趨勢,台灣對於電動車環境的改善與推展,整體仍相對被動、緩慢。
看更多城市學文章:
嫌惡設施變新好鄰居!為何「充電站」逐漸取代英國超市?
遠距勒索、偷車將成真?電動車資安保衛戰開打
特斯拉擬自駕「極限村落」給老人送藥?台南左鎮醫療照護入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