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復甦出現三不均衡 商研院董座許添財大示警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親自帶領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圖/本報資料照片
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親自帶領商研院景氣預測小組。圖/本報資料照片

商業發展研究院6日發布最新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分析預測,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就景氣最新情況,分析重要政策的蘊含,提醒目前顯示疫後以來的「不均衡復甦」,使得台灣原有的長期產業「結構不均衡」相互交互糾纒;而不均衡復甦進一步與通貨膨脹併發為「不均衡膨脹」(uneven inflation),帶來兼具高成長機會、卻又極度不穩定風險的狀態。

「不均衡復甦」、「結構不均衡」,以及「不均衡膨脹」的三不均衡,是許添財警告台灣整體經濟及景氣持續復甦面臨的多重阻礙。

就「不均衡復甦」與「結構不均衡」二項,許添財分析,這意謂著短期的景氣變動對策、和長期經濟發展政策,都必須不同行業特別之需,分別以量身訂做的精準措施(tailor strategies and policies)為之,不能以傳統一般化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為滿足。

「不均衡膨脹」則來自新冠疫情衝擊加上地緣政治因素,加上不均衡復甦與通貨膨脹所併發出來的。許添財指出,成長部門與區域呈現需求與物價扶搖直上的「螺旋狀通膨」(spiral inflation),技術進步部門推動可能兩位數(Double-digit)的物價與工資同時上漲;但技術不發達的部門或區域,同樣受到成本上推的物價上漲威脅,但工資的提高則呈現太遲(late)與太少(little),是典型的「停滯膨脹」現象。螺旋狀通膨與停滯性通膨並存的經濟或時代,正是「不均衡膨脹」的呈現。

許添財指出,  「不均衡膨脹」是兼具高成長機會卻又極度不穩定風險的狀態,若任由市場自然發展,其結果是分配不均更加速惡化,終於影響總體有效需求的增長與社會安定而衰退;若施以一般性緊縮政策,並無法抑制進步部門的「螺旋狀通膨」,卻造成落後部門的提早或進一步衰退。

廣告

為確保經濟的穩定復甦與成長,許添財認為,必須對落後部門與區域施以量身訂做的相關振興輔助政策(tailor policies)。從商研院的景氣循環指標系統的指標變動觀之,明顯的就是傳統製造業與商業服務業。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積電大客戶AMD跑了!轉單三星 陸行之曝背後盤算:2風險恐被玩死
國民年金不繳會怎樣?不只年資不算「5項補助也領不到」
AI皇冠上的寶石!雙鴻、高力、台達電、光寶科等液冷散熱國家隊總盤點 行家1指標篩出6檔績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