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太陽能裝置催速 待四箭齊發
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召開理監事會,理事長蔡佳晋表示,台灣製造業綠電使用比率低於國外,再生能源若無法滿足產業對RE100的需求,將嚴重影響產業發展。今年台灣太陽能裝置進度嚴重落後,蔡佳晋透露,看到「政府也開始緊張」,期望2025年屋頂型、地面型、農電、漁電四箭齊發,台灣太陽光電產業看到曙光。
蔡佳晋指出,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產值約占台灣GDP的24.3%,創造將近124萬個就業機會。但在全球淨零排碳的目標,台積電被大客戶要求在2040年達到RE100,2030年必須達到RE60。根據台積電2023年永續報告書,海外公司已100%使用再生能源,但台灣再生能源使用比率僅11.2%,而三星已達逾30%。如果再生能源無法滿足半導體產業對RE100的要求,不僅可能造成高階技術人才流失,甚至會影響產業發展,失去國際競爭力。但台灣地面型光電嚴重落後,主要就是審查繁瑣又冗長。
今年至今台灣太陽能建置量僅1.8GW,進度嚴重落後。蔡佳晋表示,為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屋頂型光電、地面型光電、農電共生及漁電共生應該「四箭齊發」,但目前僅屋頂型光電建置量提前達標。建議政府應重視地面型光電嚴重落後的原因,檢討用地問題,才有機會實現2026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GW的目標。
蔡佳晋建言,台灣農業綠能用地規範應貫徹「負面表列」,而非負面表列後再正面表列,因為非單一地塊的分散式大型地面電站興建,從申請到逐次併聯完工,依據經驗每一期需花費55個月,而土地執行過程中的失敗率約20%,而且隨著時間演進,收地有越來越慢的趨勢,而且前期成本越墊越高,這也使得開發商卻步。
地面型案場截至去年底僅安裝4.61GW,對比明年的目標12GW,達成率僅38%。近三年來,20~30公頃地面型案場被農業部核准案件少之又少,絕對是讓2025年太陽光電設置容量20GW政策目標無法達成的主因之一。蔡佳晋透露,半導體業者呼籲之下,感受到政府開始緊張,只有大型地面電站開發案啟動,太陽能產業才會看到曙光。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