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外資單週買超782億元 融資餘額降 資金面有利反彈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股本週守穩14500點的整數關卡,電子股仍是盤面交投重心,台股週線連三紅;回顧本週台股週線持續上漲497.43點,週線漲幅3.55%,單週日均量2700.35億元。三大法人動向再度呈現外資與投信連袂回補,自營商逢高獲利了結局面,外資本週連二買,單週買超金額782.62億元,投信法人同期回補38.27億元,連續第22週以行動力挺台股,自營商則是連二賣,本週賣超186.04億元,金額較上週再放大,三大法人合計買超634.85億元。

PGIM保德信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孫傳恕指出,這波台股彈升主要是由之前超跌的科技股領漲,且資金集中在電子零組件、半導體、光電等產業,根據統計,台股自10月25日低檔反彈以來,加權指數大漲14.52%,電子指數更是強彈20.13%,遠優於金融與傳產同期6.13%、6.95%漲幅。由於短線漲幅已大,指數迅速從跌破各天期均線回升至半年線附近,但傳產與金融欲振乏力,後續可能有回測季線壓力,指數將呈現高檔震盪。

安聯台灣科技基金經理人潘育憲表示,這波台股反彈,具有兩大意義:一是美國10月通膨數據優於市場預期、可視為通膨下降趨勢已在發生、不易反轉的正向指標;一是近兩年讓外資一直大力調節台股的地緣政治因素,亦受惠國際大型投資機構決策,讓國際資金對台灣產業投下肯定票,等同讓市場吃下一顆定心丸。

孫傳恕表示,美國聯準會升息步伐於12月有望和緩,且美國經濟明年軟著陸機率較大,考量目前台股投資情緒隨美股轉佳,搭配資金同步回籠,11月以來加權指數單日日均量維持在2300億元水位之上,只要電子指數維持相對強勢,有利於第四季作夢行情開始啟動並延續至明年首季,預料具有基本面、前景能見度高、營運展望具成長性之類股將率先受惠。

廣告

至於看好類股與產業,孫傳恕說明,相較於終端電子消費需求持續面臨高庫存挑戰,今年車用半導體供不應求情況,受惠於消費晶片產能釋出而趨緩,預期車用電子訂單與需求將持續呈現滿載至2023年。根據研究機構DIGITMES預估,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將於2025年達到33.5%,且以55.4%的年複合增速成長,將挹注台灣車用電子供應鏈直接受惠。

潘育憲表示,就資金面而言,正向的是,不論就國內長線資金如基金等資金,還是海外長期資金,持股部位仍相對較低;尤其是科技股部位也相對偏低;此外隨著這波反彈,融資餘額卻在往下降,對資金面亦可正面看待。

以半導體領域為例,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過去在疫情時間累積過高的庫存及超額下單,庫存調整仍在進行,雖有部分廠商樂觀看待最快明年第一季就有機會出現反彈,但我們追蹤晶圓代工投片狀況,多數廠商仍在下修訂單,反映對於終端需求的不確定性;不過也發現下游組裝廠已開始採急單方式添購零組件,顯示終端產品庫存堆積已有改善,產業谷底將至,有利市場信心的回穩。

展望後市,安聯投信台股團隊表示,台股近期有望受惠市場回溫情緒,故在布局上可以將部分防禦型部位,轉至成長、攻擊型部位,並在盤勢區間震盪逐步盤堅的過程中,伺機增加部位;題材上,以選股為重,因此建議以明年仍具成長利基的標的為優先布局題材,如伺服器、 AIOT、半導體、EV、網通及車用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