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麗正列注意股 11月每股盈餘0.17元
【時報-台北電】麗正(2302)列注意股,發布營收更正公告。109年11月營收1億3900萬元,稅前純益3100萬元,稅後純益2800萬元,每股盈餘0.17元。(編輯整理:廖小蕎)
美國公債殖利率飆升、MSCI調整台股權重的雙重打擊,引發外資26日血洗台股,賣超944億元創紀錄,收盤重挫498點,失守萬六,但沒有一檔跌停。三大名師認為,美債係遭有心人惡意屠殺,短期內干擾因素可望平息,並基於五大理由,台股下周是買點。台股元宵節當日變盤,前一日大幅...
記者張珈瑄、唐薏程/台北報導 小資族會怎麼存錢呢?有專家建議使用365存錢法搭配銀行「零存整付」,一年下來可以存到超過18萬,但也有人認為這樣存錢有點慢。因此也有專家認為,可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外資昨(26)日拋售售台股944億元,台股指數收盤重挫498點,讓不少投資人相當頭痛,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分析,其實這是去年第四季以來,全球股市
去年底,才剛改朝換代的百年大同再傳經營權變動,除了董事長換成前新日光董座盧明光外,新任總經理則是曾被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點名為接班梯隊人選的鍾依文。曾受過鴻海集團鐵血管理洗禮的鍾依文,一上任就引入鴻海超高效率的管理經驗,並準備全力衝刺大同最擅長的馬達事業,切入電動車市場。農曆年前,他接受本刊專訪時信心滿滿地說:「我們今年一定會發股利,請大家期待!」
全球車用晶片短缺突將台積電推上國際媒體焦點,也讓國人驕傲嗨到頂點,政府更將之視為政治籌碼,但是台積電開心得起來嗎?立於山巔之上,外人只看到了光環,台積電感受到的卻可能是高手間對決的存亡之爭、政治黑手背後蠻橫的操弄,以及國內經營環境惡化等重重危機。
週五 (26 日) 恐慌指數 VIX 下滑,美債殖利率回落 (約 1.42%),投資人逢低搶買昨日暴跌的科技股與晶片股,那指、費半齊漲,道瓊歷經瘋狂波動後收黑逾 460 點。
228連假前台股失守萬六,創牛年新低!美股四大指數重摔,拖累台股開低走低,大跌498點,收在15953點,摜破十日線,權值股通通收黑,護國神山台積電一口氣跌掉29元,收606元,市值跌到15.71兆,影響大盤指數246點,但專家認為,台股資金行情依舊,多頭格局不變,金融、傳產、部分電子股還是有操作空間。228連假前,最後一天開盤日,號子裡小股民的心七上八下,因為週四美股四大指數收黑,尤其半導體跌最深,台股一開盤,大型權值股全綠臉,大立光、鴻海跌超過3個百分點,聯電跌2.96%,聯發科重挫5.08%,權王台積電跌破月線,收在606元,市值縮水7519億,來到15.71兆。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說,「台積電已經針對,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上升,在做一個修正,它有一個頸線的位置,就是我們講的M頭頸線位置587元,587元不能跌破,600元的台積電應該在這邊有支撐。」投顧認為,台積電基本面好,短線調節,問題應該不大!但護國神山這一崩,影響大盤約246點,加權指數開低走低,尾盤爆量下殺498點,收在15953點,失守萬六,成交金額4321億。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說,「台股基本上我覺得它應該,慢慢會有一點點跟美股脫鉤,不管是債券或是股票來講,你還是要看企業獲利,我們認為今年,台股1748家企業獲利數字,還會比去年多兩位數成長,獲利還是可支撐台股往上走。」228連假前,台股失守萬六、創金牛年新低點,但投資人老神在在,專家分析,熱錢繼續滾,金融、傳產、部分電子股,還有操作空間,也能推升指數繼續上攻。(民視新聞/王嘉琳、黃啟豪 台北報導)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政府擬修房地合一稅 一年課45%延長為兩年內日經報導晶片短缺又逢缺水 台積電出動水車海外投資當一日島主 不動產業者:別被騙
美股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大跌,拖累台股26日重挫498點,台積電更成為外資提款機,慘遭賣超389億元。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分析,美台科技股出現恐慌性賣超,原因是市場擔心「加息」。楊應超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市場害怕美國聯準會「加息」,加息代表資金緊縮,股市資金派對...
日 期:2021年02月26日公司名稱:裕隆(2201)主 旨:代裕隆重要子公司裕隆大陸投資有限公司法人董事異動發言人:羅文邑說 明:1.發生變動日期:110/02/262.法人名稱:裕隆大陸投資股份有限公司3.舊任者姓名及簡歷:陳國榮,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長4.新任者姓名及簡歷:姚振祥,裕隆汽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5.異動原因:法人董事改派代表人6.原任期(例xx/xx/xx至xx/xx/xx):109/06/29~112/06/287.新任生效日期:110/02/268.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時報-台北電】金牛年房市開春報喜,即使去年底央行端出限貸令等打炒房措施,並未對強勁的自用買氣產生影響,根據五大品牌房仲業者統計旗下門市交易量,前二月普遍較去年同期增加5.1%~25%,尤其農曆年後買氣更旺。 由於今年春節落在2月、工作天數較短,各房仲2月交易量普遍較1月減少三成以上、較去年同期減逾一成,若以1、2月合併來觀察,今年前二月房仲業者成交量普遍優於去年新冠肺炎剛爆發的同期,根據各業者自結統計,信義房屋年增25%、永慶房產集團年增21%、住商機構年增23.6%,台灣房屋年增5.1%、中信房屋年增11.7%。 永慶房屋業管部協理謝志傑表示,年後看屋量與1月相當,民眾積購屋意願仍高,加上買方逐漸認同價格,考慮期縮短。而在貨幣寬鬆、低利環境續行下,高資產族群開始思考對抗通膨,近期換屋族、高資產族進場購屋增加,帶動中高總價產品交易回溫,預期今年第一季房市交易量可望較去年同期增加兩成。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去年1、2月疫情開始爆發,交易量縮導致比較基期較低,今年1、2月延續去年下半年復甦反彈格局,雖然打炒房政策出爐,但目前市場以自用型買氣為主,打炒房對自用客影響有限,加上今年景氣可望復甦,都有利民眾購屋信心提升。 中信房屋總經理張世宗指出,去年底政府打炒房、今年初「部桃醫院」疫情一度升溫,使房市略降溫,但年後來電詢問量仍持續增加,網路物件點閱率提升近5%來看,民眾對房地產的需求並未退燒,房市可望由觀望擔憂轉為樂觀穩定。(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郭及天/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美股那斯達克及費半指數大跌,拖累台股26日重挫498點,台積電更成為外資提款機,慘遭賣超389億元。科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分析,美台科技股出現恐慌性賣超,原因是市場擔心「加息」。 楊應超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市場害怕美國聯準會「加息」,加息代表資金緊縮,股市資金派對結束。而聯準會主席鮑爾也不想加息,聯準會現階段還在印鈔票、救經濟,「加息」一定是被迫之舉,而迫使聯準會加息的指標是通膨(inflation)預期,鮑爾將其定在2%,並且先打預防針,短期通膨2%也在可容忍的範圍。 換句話說,鮑爾不想加息,但可能被逼著加息。因此,當領先指標十年期美債殖利率短暫升破1.6%時,市場人士雖然仍然猜測,聯準會最快要到今年底才會加息,但也開始擔心,「通膨」及「加息」遲早會發生,且將對股市帶來不利因素。 而10年期美債殖利率飆漲,將使美國房貸跟漲,加上最近原油價格上漲,房貸及油價的蠢動,都會帶來通貨膨脹的預期上升。 楊應超認為,當實質利率一旦提高,保守型投資人就會回到債市,或是錢進防衛型股票,如價值型股票、高殖利率股或是金融股。 而漲多的科技股,則害怕加息,因為科技股泡沫化很久了,早在川普當上美國總統之前,就已有此一現象,科技股評價已經很貴,但在泡泡真正破掉之前,投資人還是可以賺錢,以致於市場資金仍持續追捧,因此,科技股短線拉回,也不足為奇,長期來言,科技股的成長性,仍相對看好。 楊應超建議,此時投資人應逐步調整資產配置,以他個人而言,他近幾年逐步降低股票比重,由最高的七成,已降到三成,增加持有黃金、能源及比特幣等資產對抗通膨,並保有1~2年的現金流量,以因應生活之需。 至於對美台股市的看法,他認為,在假設今年不升息的前提下,整年美股大盤至少有一成的漲幅,台股也將跟著連動,今年股市有如棒球賽的第八局下半場,球賽快結束了,比較保守的投資人就獲利了結,賭性堅強者,還可以再賭個一局半局。(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美債殖利率突如其來急速攀高,帶來了股市的動盪。但市場觀察人士似乎偏向認為,投資者對聯準會升息做出錯誤的定價,因此可能提供了逢低買入的機會。
【時報-台北電】投資人「元宵節不快樂」,台股26日暴跌498點,三大法人狂砍千億元,引爆市場恐慌情緒。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認為,今年台灣經濟成長樂觀,加上台股現金殖利率仍有近4%,是台股下檔有撐的兩顆定心丸,並提出盡速通過權證避險降稅,以及當沖降稅延長10年兩項降稅建議,有助股市正向發展。 賀鳴珩指出,新冠疫情讓民眾對於資本市場更加重視,帶動量價同步向上,尤其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將有不錯成績,上市櫃公司也將陸續公布現金股利,整體來看,台股殖利率將維持4%~5%的高水準,在全球市場已是寥寥無幾,低利趨勢下,可望有更多海外資金流入,「很多錢都還在等待進場」,預期指數下跌空間有限。 針對台股發展,賀鳴珩期盼權證避險交易稅降至千分之一能盡快通過,從去年全體權證發行證券商稅前獲利來看,排除發行權證虧損最大證券商,其餘18家稅前獲利6.3億元,其中,交易稅及發行費用分別達到16.1億元及18.4億元,顯示權證造市稅賦負擔過重,影響權證交易量、造市品質及權證市場的長遠發展。 賀鳴珩強調,權證發行可說是台灣新金融商品的核心技術,建議證券商因法定造市所從事權證避險交易股票買賣證券交易稅應盡快調降,才有機會達成產品自製、進口替代、創造就業及增加稅收等效果,改變台灣金融商品依舊仰賴舶來品進口的情況,並實現打造台灣成為高階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目標。 此外,福邦證券董事長林火燈指出,台灣近年在美中貿易戰與新冠疫情等衝擊之下,都能逐漸走出自己的路,科技股受惠程度高,隨著全球經濟邁步復甦,以及台股交易熱絡,已觀察到國內承銷市場飛來「春燕」,看好今、明年IPO家數將有顯著成長。 林火燈也透露,目前接觸到有意願掛牌的公司大多仍以科技股居多,尤其在電動車、自動化及遠距商機等產業趨勢下,更不乏有許多電子大廠旗下小金雞,以及新興優質企業計劃加入資本市場,進一步活絡台股體質。(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昱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