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情緒殺手 用對方法戰勝憂鬱症

▲楊聰財醫師列出憂鬱症九大症狀,呼籲民眾自我檢測並及時就醫。

近來輕生新聞頻傳,從學生到全職媽媽,每個人似乎都壓力破表。資深媒體人呂文婉和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到Yahoo TV《爸媽有事嗎》節目,一起討論在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憂鬱症。憂鬱起因除了生活、經濟、課業的壓力,如果受到重大事件衝擊,如婚變、疫情,都有可能成為情緒憂鬱的來源。

最近震驚全台的單親媽媽殺子案,引發外界對憂鬱症的討論。呂文婉分析,因為該名單親媽媽求職不順、情感受挫,種種生活壓力的累積讓她情緒崩潰。小兒感染科黃瑽寧醫師感嘆,每個人身邊應該都要有個可以求救的對象,在無法喘息時能夠有出口。楊聰財醫師建議,最好要有三個求救對象,彼此輪流分擔負面情緒。

▲呂文婉面臨產後和單親、更年期等考驗,幾度與憂鬱症擦身而過。

楊聰財醫師列出憂鬱症九大症狀,包括憂鬱的情緒、興趣和喜樂減少、體重增減、失眠或嗜睡、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疲累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罪惡感、無法專注與決斷、反覆想到死亡。而憂鬱症也往往與年齡和性別有關,像學生、產後、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都是容易得到憂鬱症的族群。

呂文婉對此相當有感,除了曾在產後一周天天哭泣和胡思亂想外,最近因更年期影響,身體上的不舒服影響睡眠,睡不好導致免疫力下降,一直跑醫院令她精神沮喪,心情也憂鬱了起來。黃瑽寧醫師為男性發聲,鼓勵他們要適時求助,因為男性也會有產後憂鬱,加上背負社會期許的壓力,往往連掉淚都被否定。

▲黃瑽寧醫師 (右) 和楊聰財醫師一起鼓勵男性主動求助。

其實,憂鬱症也可能和先天遺傳有關,或是個人人格特質、罹患相關疾病,較為人知的則是受到人際和環境壓力。現在能改善憂鬱症的管道非常多,楊聰財醫師介紹,除了可以打1995外,最好每天微笑15分鐘,刺激腦內啡分泌。就醫後一定要遵照醫囑,如果不想依賴藥物,最有效的就是運動333。此外,生活規律、腹式呼吸法和寫日記,都對改善憂鬱症有幫助。

黃瑽寧醫師分享,面對憂鬱症的朋友時,盡量秉持三不原則,以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的態度予以陪伴與傾聽。楊聰財醫師更點出,除了帶憂鬱症者一起多運動外,也可以嘗試和對方談談「自殺」,盡早察覺並轉介專業處理,盡力及時挽救憾事發生。

▲楊聰財醫師鼓勵憂鬱症者多運動,盡量與正能量朋友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