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豐謙 2022年12月合併營收125.9萬元 年增-97.57%
日期: 2023 年 01 月 10日
上櫃公司:豐謙 (5523)
單位:仟元
日期: 2023 年 01 月 10日
上櫃公司:豐謙 (5523)
單位:仟元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0.660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0.8分,成交值為12.38億美元。 2.集中市場30日融資增為1814.52億元,融券減為316025張。 3.集中市場30日自營商賣超0.17億元,投信賣超5.78億元,外資買超84.10億元。 4.長榮集團「海運穩健、航空飛天」的共識已定調。因採取「縮減彎靠港口」、「增加南北向航線比重」策略奏效,長榮第一季繳出有目共睹的成績單。長榮總經理謝惠全30日在股東會後指出,長榮第二季平均裝載率超過9成以上,優於其他同業,今年穩住獲利有信心,看好第三季優於上半年。 5.聯強國際30日召開股東會,由董事長苗豐強親自主持。副總裁杜書全表示,原先市場期待第一季為景氣谷底,加上大陸解封,預期第二季會比第一季好,但第二季市場景氣並不如預期樂觀,不過,聯強有信心今年營收逐季成長、而且一季比一季好。 6.台塑董事長林健男30日表示,下半年有望擺脫石化產業低潮,第三季傳統旺季加持下,台塑營運動能將轉強。面對營運挑戰,台塑推動五大轉型與投資布局,擴建新產能、推動去瓶頸工程、擴大半導體及化學品產業布局,瞄準健康、創新商機。 7.遠
【時報-台北電】都是避險成本攀高惹的禍。新光人壽首季國外投資投報率僅1.6%,冒風險投資反而比不上現金投報率1.7%,同時因為債市無利可實現,首季新壽實現股債資本利得僅30億元,年減高達7成。 但新光金認為,台美利差接下來要再持續擴大的機率不高,加上3月外匯準備金新制上路,預估今年避險成本會較第一季下降。 新光金30日舉行法說會指出,第一季因壽險業避險成本加重,新光人壽年化避險成本從去年底的0.27%,大幅提高至2.39%,壓縮獲利空間,同時第一季股債資本利得僅30億元,比起去年同期減少近71億元,入不敷出即造成新壽首季虧損112億元。 避險成本高漲,新壽第一季年化投資報酬率為1.88%,避險後經常性收益率亦下降到1.54%。新壽首季總投資金額約3.4兆元,其中有67%、約2.3兆元是投資在海外。據新壽公布,首季國內股票與固定收益投報率為2.2%,國外股票與國外固定收益在避險後投報率僅為1.6%,甚至低於現金部位的投報率1.7%。 新光金資深副總林宜靜指出,避險成本偏高影響,第一季國外投資投報率下滑,但現金部位的投報率因升息提高許多,新台幣、外幣的定存利率皆提高。 林宜靜認為,雖第一季
【時報-台北電】鑄件廠永冠-KY(1589)法說報喜,受惠大陸風電等能源類客戶拉貨強勁,風電等能源類鑄件訂單能見度看到年底,產業機械及注塑機鑄件訂單能見度維持兩個月,期待下半年訂單溫和復甦。永冠表示,今年出貨噸數及營收有機會挑戰史上新高,樂觀今年會獲利。 永冠30日舉行法說會。永冠表示,大陸風電客戶去年下半年至今年第一季拉貨強勁,永冠第一季出貨噸增至4.43萬噸,單季合併營收22.18億元,EPS回升至0.62元,與去年同期每股虧損1.75元有如天壤之別。 永冠主管指出,風電客戶目前庫存水位雖然升高,但客戶基於後續風機安裝,對鑄件需求也會增加,要求永冠產線仍維持正常生產。永冠5月預估出貨1.4萬~1.6萬噸,6月出貨目標1.6萬~1.8萬噸,全年出貨目標(未計入台中港新廠),從原訂20萬噸上修至22.5萬~23.5萬噸新高,年增15%~20%。 永冠指出,斥資83億元在台中港興建年產能10萬噸新廠,預計第三季取得國際認證後,第四季開始出貨,今年預計出貨7千噸以上,明年倍數增長至4、5萬噸;泰國廠去年下半年動工興建,年產能6萬噸,預計2025年第一季投產。 永冠指出,永冠瞄準大陸風電市場
【時報-台北電】台美利差擴大,壽險前四個月避險成本突破1,100億元,應是創下歷史同期新高,加上國外股債行情不佳,前四個月壽險業扣除避險成本後,海外淨收益僅剩下1,583億元,比去年同期少掉高達3,242億元。 據保險局30日公布統計,今年前四個月壽險業花在避險工具成本達1,100億元,其中4月避險工具(即CS、無本金交易遠期外匯NDF)成本為276億元,從去年12月開始,壽險業連續五個月每月的避險工具成本都在200億元以上,這筆錢就像投入水中、一去不回頭。 4月新台幣兌美元是貶值近2.9角,若當月壽險國外投資完全不避險,將有逾1,200億元的兌換利益,避險後含避險工具費用及提存外匯準備金,則4月是付出避險成本45億元,累計前四個月壽險外匯總成本達1,090億元,去年同期是有避險利益523億元,一來一往等於今年比去年增加1,613億元的外匯負擔。 避險成本飆漲,同時升息趨勢下,債券幾乎沒有可實現資本利得,保險局統計壽險業前四月累計稅前虧損83億元,但因股市回穩及台幣貶值,4月壽險業已轉虧為盈,單月稅前賺180億元,終結連六月單月虧損。但較去年同期賺1,766億元來說,前四月仍呈現年減1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金管會公布保險業獲利及匯兌損益最新統計,在新台幣貶值及防疫雙險理賠陰霾消散下,2023年4月壽險業及產險業同步轉虧為盈,稅前利益207億元,較3月虧損41億元顯著轉虧為盈,淨值亦持續回升至1兆9848億元,月增0.37%、年增7.5%。 金管會統計,新台幣匯率前4月貶值0.1%,使壽險業出現101億元匯兌收益,但在避險工具虧損280億元、換匯成本達1100億元拖累下,即使收回外匯準備金189億元回沖,整體淨匯損金額仍升至1090億元。 其中,新台幣匯率4月重貶0.94%,使壽險業出現1202億元匯兌收益,較3月匯損96億元明顯轉盈,即使在扣除避險工具虧損901億元、換匯成本276億元、提列外匯準備金70億元,單月仍出現淨匯損45億元,但已較3月272億元大幅減少。 累計壽險業受投資淨收益大減拖累,前4月稅前虧損83億元,較去年同期獲利1766億元大減達1849億元。產險業則受防疫雙險理賠拖累,稅前虧損5億元,亦較去年同期獲利66億元大減71億元。合計保險業前4月稅前虧損88億元。 不過,若單看4月狀況,受惠新台幣貶值,壽險業4月稅前淨利180億元,較3月虧損1
【時報-台北電】今日焦點新聞: 國內頭條: 1.通膨頑強,美6月升息機率增。(工商時報) 2.股東會鬧雙胞,確定走入歷史。(工商時報) 3.長榮Q2裝載率逾9成,Q3看旺。(工商時報) 4.羅智先蓋物流,每個砸逾百億。(工商時報) 5.欣興拚AI伺服器用板50%市占。(工商時報) 6.大法官提名全綠,挨批失制衡功能。(中國時報) 7.金仁寶集團董座,許勝雄:經濟嚴重外冷內溫。(經濟日報) 8.攜手輝達,廣達躍AI伺服器一哥。(經濟日報) 9.NVIDIA化解台鏈低迷氛圍,台積、聯發科、伺服器鏈看衰風向反轉。(電子時報) 10.半導體大廠齊聚COMPUTEX,晶片成運算時代話語權核心。(電子時報) 大陸頭條: 1.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租投聯盟成立。(上海證券報) 2.國務院公佈對美加徵關稅商品第十一次排除延期清單。(上海證券報) 3.8年估值漲超180倍,圓心科技四闖港交所。(證券時報) 4.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經濟參考報) 5.4月全國完成營業性客運量7.8億人次。(經濟參考報) 國際頭條: 1.輝達短暫加入1兆美元市值俱樂部。(路透社) 2.油價重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藥華藥(6446)宣布,旗下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 PV)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簡稱Ropeg,P1101)明(1)日正式在日本上市銷售,該藥是唯一獲日本PMDA核准治療PV的干擾素,將開始貢獻實質營收。藥華藥執行長林國鐘指出,日本為全球規模第三大的新藥市場,PV患者約有兩萬人,Ropeg於日本開除了開始挹注營運可期,由於日本藥品管控嚴謹,進入門檻高,獲日本藥證代表其品質獲高度肯定,此外,美國國家綜合癌症資訊網(NCCN)治療指南近期將Ropeg從PV治療選項中的「其他推薦」升格為2A類的「首選藥物」,加上藥華藥於日本自行組建的行銷與銷售團隊已做好藥品上市前的充分準備,未來日本市場貢獻營收可期。Ropeg目前已在全球多國上市銷售,包括歐盟、美國及台灣,本次獲日本核准250微克及500微克兩種劑量,預計於6月1日正式上市,這也成為藥華藥日本子公司在當地推出的第一項產品。藥華藥日本子公司將與S.D. Collabo公司合作,向日本當地各醫療院所進行Ropeg的銷售。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中保科技(9917)昨天股東會全面董監改選,會後董事會選出新任董事長,由原中保科技副董事長林建涵接任接掌兵符,象徵中保科技集團全面進入世代交替,穩健前進。中保科技公告指出,新任董事分別為欣蘭投資林建涵、源信投資林明昇、承信投資、日商SECOM株式會社佐藤貞宏、中田貴士、小野寺博史,欣蘭企業徐蘭英、杜恒誼;新任獨立董事為陳田文、江雍正 蔣光澤;董事會推選董事長、副董事長各一人,分別由林建涵、林明昇擔任。 中保科新任董事長林建涵為1979年次,英國密德塞克斯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畢業,2003年進入中保科,從基層企劃員、管理師一路歷練到執行長、副董事長,並從系統保全本業延伸到AI智慧監控系統,帶領團隊全面布局智慧城市,與全台各縣市政府合作建構智慧城市,從累積技術與實績,帶領中保科成為智慧城市的領航者。林建涵表示,未來除專注於系統保全本業,並持續成長外,也會跟著政府的腳步政策前往,這是很重要的,配合政府發展減碳綠能,也就是讓智慧城市走向ESG,另外,資安產業也是從中保科技的核心出發,無論實體的保全守護或是虛擬世界的線上保華資安,這些做法都是跟著政府腳步,跟著時代走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來台行程滿檔,砸243億元在台灣發展AI計畫,每回他都以黑色皮衣亮相。有外媒曾分析,成功人士指標性衣的著背後原因。台北國際電腦展今(30)日正式登場,黃仁勳除了接連兩天造訪外,並擔任問答活動主講人,總統蔡英文更是驚喜現身會場觀展。 ▲黃仁勳現身會場,與粉絲近距離互動。(圖/壹電視) 黃仁勳現身會場,與粉絲近距離互動拍照,展現親民形象。台北國際電腦展開展第一日, 不少人都是為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而來。除此之外,總統蔡英文更是大駕光臨,走訪科技攤位。黃仁勳透露,上回來台時,就曾拜訪過總統。黃仁勳說,「這次還沒見到總統,上次來台有見到她。她非常棒,我們談得很開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每回都以黑色皮衣亮相。(圖/壹電視) 從29日行前記者會開始,黃仁勳連續兩日都親自到場,其中他的招牌黑色皮衣引起不少討論,還被粉絲封為「皮衣刀客」。有外媒曾盤點名人指標穿著,例如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也鍾愛皮衣;臉書創辦人祖克伯則喜歡穿灰色素T;已故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則常穿高領衣。分析認為,原因就是成功人士鮮少把時間花在決定衣著,才會選擇單一形象亮相。這回黃仁勳來台, 除了刮起皮衣旋風,行程滿檔外,也要帶動台灣AI發展。 ▼輝達豪砸243億在台執行AI計畫。(圖/壹電視)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說,「人工智慧時代對台灣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黃仁勳也回應,「沒錯!AI對台灣來說,是很好的黃金機遇。」黃仁勳此次在台灣的首場公開活動,選在台大畢業典禮勉勵莘莘學子。 另外,經濟部也證實,輝達近年豪砸243億元在台灣執行AI計畫,與台大等頂尖大學合作培育在地人才,預計成立研發中心,帶動1000名 工作機會。黃仁勳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國內相關產業也將跟隨顯卡教父的腳步邁向國際。
【時報-台北電】非科技族群指標股世紀鋼(9958)近日開啟反彈,美時(1795)股價日前更是上演一輪創高攻勢,惟隨資金更關注科技股,二檔人氣股30日雙雙進入休整,法人指出,世紀鋼下半年獲利大幅成長,美時長線展望佳,雙雙維持「買進」投資評等。 國票投顧指出,世紀鋼目前風電客戶訂單包含:一、CIP:62座座下基礎(Jacket)、合約金額為161億元,將於7月完成。而受惠學習曲線提升,交付予CIP的Jacket轉趨順暢,世紀鋼有信心7月前可認列約4.2億元的罰款準備金回沖;二、台電富崴:31座Jacket與124支基樁(PP)、合約金額為123.9億元,公司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完成交付;三、海龍:21座Jacket、合約金額為80億元,此案是採用大型風機,Jacket單價提升約1.5倍,預計2025年5月交付完成。其中,台電富崴與海龍案Jacket皆為自製。 展望下半年,雖CIP案將結案,然將加入海龍案貢獻,因此,每月將持續完成三座Jacket,受惠海龍案的Jacket單價較高,整體單位售價將獲得提升,法人預期,世紀鋼下半年營收將較上半年成長,且7月CIP案交付完成後將不需再外包生產毛利
【時報-台北電】統一超商30日股東會,通過2022年度財報與配發每股9元現金股息。統一超商董事長羅智先會後指出,因應疫後物流業務量大增,去年標得的桃園航空城土地將規劃物流園區,估計四年後完成,他同時強調,疫後原物料成本墊高10-15%,加上缺工等因素,估計一個物流園區興建費用都要一百億元起跳。 ■併家樂福,可望暑假交割 另外,收購台灣家樂福案已獲公平會有條件審核過關,羅智先表示,目前還差經濟部投審會與法商協議細節,估計會落在暑假完成交割;他說,收購家樂福後初期不會有太大變化,會先觀察,針對消費者需求切入,至於物流部分,量販與超商驅動模式有很大差別,不幸去年家樂福楊梅倉庫火燒,量販與超商會接下來會探討那些物流要獨立,那些要整合規劃。 ■統一超每股配發股息9元 統一超去年營收為2904.34億元,年增10.54%,連續七年創新高紀錄;獲利方面,全年稅後淨利達110.7億,成長10.49%,中止連兩年因疫情獲利衰退,每股盈餘為8.93元,並通過每股超額配發現金股利9元。統一超今年首季營運全面回穩,稅後淨利32.5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7.25%,每股盈餘達2.71元。 ■下半年景氣「沒辦法看
【時報-台北電】台股資金近期轉進汽車類股有裕隆(2201)、中華(2204),其中法人認為納智捷首款純電動車Luxgen n7貢獻營運,裕隆明(2024)年營運動能將加速,中華也是2024年MG新車款導入及稅盾效益,營運增溫。 裕隆今年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23元,低於預期,主因為裕日車業績不佳拖累轉投資收益表現,以及尚無估列稅盾效益,稅率較高所致。不過保單的虧損在去年底完全認列,且隨著國內疫情消褪,隔離政策調整,新安東京今年首季反而估列迴轉利益約5億元。 法人表示,裕隆今年轉投資表現不佳,加上稅率估值的調整,因此下修獲利,但納智捷首款純電動車Luxgen n7今年第四季開始交付,明年銷售量可期,以及NISSAN品牌的銷售、中國通路事業、轉投資事業都有機會回升,並有較多稅盾的優惠,對裕隆2024年營運看法正面。 在中華部分,今年第一季EPS為2.71元,法人認為,今年稅盾效益遞延至明、後年,因此下修今年獲利預估值,然而本業獲利與轉投資收益並無太大的調整。整體而言,中華新品牌MG將帶來額外增量,且單月產能在5月份開始突破逾千台,替中華創造更多業績想像空間。 法人認為,中華明年
【財訊快報/陳孟朔】市場擔心美國國會是否通過美國債務上限協議,以及主要產油國發出的相互矛盾的資訊,在本週末OPEC+會議前令供應前景蒙陰,兩大期油週二急挫逾4%,紐約期油每桶跌破70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口 。OPEC+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以及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盟友組成的產油國聯盟。布蘭特7月期油大跌3.53美元或4.6%,報每桶73.54美元。同日,紐約7月期油重挫3.21美元或4.4%,報每桶69.46美元。一些極右翼共和黨議員表示,他們可能會反對週末達成的提高債務上限的協議。民主黨總統拜登和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仍然對協議在國會通過持樂觀態度。美國是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拜登和麥卡錫在週末達成一項協議,該協議必須在6月5日之前獲得兩黨分治的美國國會的批准。在此之前,美國財政部表示,6月5日美國將無法履行其償債義務,這可能會擾亂金融市場。麥卡錫週二敦促共和黨議員支持該協議。 Price Futures Group的分析師Phil Flynn說,「房間裡的大象是圍繞債務上限的持續鬧劇,在獲得通過之前,市場將處於緊張狀態。」眾議院規則委員會將於週二GMT1900審議這份長達99頁的議案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MSCI日前公布最新一次半年度調整,其中全球標準指數台股成分股新增創意(3443)及緯創(3231)2檔,全球小型指數的台股成分股則新增士電(1503)、華城(1519)、汎德永業(2247)、飛宏(2457)、王品(2727)、合勤控(3704)、華孚(6235)、穎崴(6515)、洋基工程(6691)等9檔;至於全球小型指數台灣成分股刪除4檔,包括泰山(1218)、震旦行(2373)、創意、緯創。其中,創意及緯創轉列入全球標準指數台股成分股;新的成分股調整將在今(31)日收盤後生效。MSCI調整權重中,台股在「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由14.83%下調至14.66%,調降0.17%,「MSCI亞洲除日本指數」權重由16.78%下調至16.59%,調降0.19%,在「MSCI全球市場指數」權重由1.61%上調至1.62%,調升0.01%。最新權重也將在今日收盤生效。而此次MSCI台灣指數成份股增加至90檔,有24檔成分股調整在外流通股數,其中權重調升最多為新增成分股緯創,其權重為0.38%。權重調降最多的成分股為台積電(2330),權重為42%,調降
【時報-台北電】今年ETF基金募集熱度再起,去年全年投信19檔新ETF基金共募集近300億元,今年以來九檔ETF基金募集成立金額即約225億元,其中以國內首檔月配息科技高息基金─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最吸金,三天就募得54.5億元,超越今年3月國泰台灣領袖50ETF募得的49.6億元,也是繼2021年底富邦特選高息基金募得151億元後,募資最多的ETF基金,將在6月為台股科技股注入新資金動能。 近年來國內投信持續推出各類ETF基金,不過去年由於市場波動劇烈,除年初時富邦元宇宙、中信電池及儲能科技科技兩檔ETF基金募得超過50億元外,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也在去年底募得近35億元報請成立,其他聚焦科技與ESG的ETF基金吸金力道略顯不足,統計去年共計19檔新ETF基金約募集近290億元。 今年隨台股投資增溫,投信推出的九檔ETF基金,有七檔聚焦國內股市高息與低碳相關題材,年初時群益台灣ESG低碳與國泰台灣領袖50兩檔ETF就吸金近百億元。據悉,日前展開募集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3天內募得54.5億元,再度刷新近年來投信募集ETF基金的最佳成績,也可見台股高息題材魅力不減。 投信法人分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統一集團去年正式拿下台灣家樂福,該收購案日前已通過公平會審議,對此,統一超(2912)董事長羅智先表示,目前仍需要經過投審會審核,與法方也還有細節要討論,預計最快的股權交割時間將落在暑假。統一超去年營收為2904.34億元,年增10.54%,稅後淨利110.7億,成長10.49%,每股盈餘8.93元,30日股東會通過去年財報及盈餘分配案,決議配發每股配發現金股利9元。對於今年營運展望,羅智先提到,在統一超店數持續成長下,如何更滿足消費者需求,以提升客單價,是經營團隊在思考的事情,而對於轉投資事業博客來今年第一季首次虧損逾740萬元,他則坦言,圖書環境已產生很大變化,但博客來擁有600-700萬會員,可透過分析會員消費資訊,不是只靠賣書來賺錢。針對原物料價格高漲是否會漲價因應,羅智先則回應,漲價若以原物料價格當基準則會一直漲不完,希望透過優化成本等更合理、順暢的流程來找尋努力空間,會比直接漲價好。此外,統一超砸60億元所標下的桃園航空城基地,預計斥資超百億元打造為集團的北區物流園區,羅智先表示,北區物流園區最快將於2027年啟用,對園區投資將是百億元起跳,然在
【時報-台北電】欣興董事長曾子章看好AI長期需求,預估2025年至2026年間AI伺服器產值可望超越雲端伺服器。欣興中期投資有70%集中在載板上,曾子章強調,AI伺服器用板無論是載板、伺服器PCB板(厚大板),有能力的供應商稀缺,寄望在主要客戶上拿下50%市占率。 欣興30日舉行股東常會,儘管全球總經變數仍多,曾子章對AI的中長期需求仍然十分看好,曾子章表示,AI三年前從零開始,預估到2026年AI伺服器產值可望超越雲端伺服器的產值,欣興投資了300億元擴建新廠,主要就是鎖定客群、技術完全不同的AI伺服器等高階應用,從最近的接單與去年同期相比,欣興的接單快速往高階領域移動。 曾子章分析,欣興在AI伺服器用板區分為二塊,一是乘載GPU晶片的載板,一台AI伺服器搭載的GPU甚至上看八顆,層數及載板的面積均放大;另一塊則是業內稱為厚大板的伺服器PCB板,欣興可以將層數做到30層以上(20層PCB加上上下各5層HDI),曾子章認為無論是哪一塊,有能力的供應商都不多,因此看好AI伺服器用板可望在主要客戶間拿下50%的市占率。 欣興今年第一季ABF載板占集團營收55%,曾子章強調,過去四年欣興在載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5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降至六個月來的低點,顯示出在華府達成債務上限協議之前,消費者對勞動力市場現狀和企業環境的看法變得更為悲觀。經濟諮商局週二公佈的數據顯示,5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從前一個月上修後的103.7,向下降至102.3。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99。這項消費者信心指數遠低於疫情前水準,凸顯出經濟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預計未來六個月就業機會增多的受訪者比重降至2016年以來最低水準,而勞動力市場一直是支撐消費支出的關鍵。此外,5月份現狀指標由前月修正後的151.8,向下跌至148.6,創今年以來最低水準。反映消費者對未來六個月展望的預期指標則是由前月修正後的71.7,小幅下滑至71.5,預期企業狀況會好轉的受訪者比重為2011年以來最低。上述調查截止時間為5月22日,當時白宮和共和黨談判代表尚未就債務上限達成初步協議。經濟諮商局經濟學高級主管Ataman Ozyildirim表示,消費者信心指數在5月份下降,受訪者對現狀的看法變得有些不那麼樂觀,而他們的預期仍然低迷。不過對未來六個月就業和收入的預期保持相對穩定。經濟諮商局表示,對未來1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份20大城市房價年比值呈現下跌局面,但是跌幅小於預期。週二公布的標普CoreLogic凱斯-席勒美國3月份20大城市房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下跌1.15%,報302.3。經濟專家的預估中值為下跌1.60%。與前月相較,未經季節性因素調整的標普/凱斯-席勒20大城市房價指數則是上揚0.45%,表現優於經濟專家預估中值的持平。此外,標普CoreLogic凱斯-席勒全美房價指數3月份較去年同期上漲0.66%,創下2012年以來的最小漲幅,2月份數據為上漲2.13%。與前月相較,3月份標普CoreLogic凱斯-席勒全美房價指數則是上漲0.42%,前月為上漲0.29%。標普道瓊指數董事總經理Craig J. Lazzara在聲明中表示,兩個月的房價漲勢並不能確定復甦,但3月份的結果表明,始於2022年6月的房價跌勢可能已經結束。即便如此,當前抵押貸款利率以及經濟持續疲軟的可能性帶來的挑戰,可能至少在未來幾個月繼續構成房價的阻力。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韓式連鎖餐飲集團豆府(2752)股東常會承認2022年財報及盈餘分派案,並完成董事全面改選,會後董事會推選現任董事長吳柏勳續任。展望2023年,集團將以穩健經營步伐,以多品牌與多角化經營「雙多」策略,積極擴大集團市占率。 豆府新任4席董事為董事長吳柏勳、總經理吳孟哲、協理巫諾文、蕭智元,其中巫諾文為接替屆齡退休的林育立董事席次。3席獨立董事為晶睿董事藍志忠、台新政獨董林家振、萬能科大副教授呂堂榮,均與上屆相同。 豆府2022年合併營收24.15億元、年增達34.77%,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67億元、年增達74.67%,雙創歷史新高,每股盈餘(EPS)10.36元亦創近6年高點。董事會決議配息10元,亦創歷年新高,已於4月26日完成發放。 豆府表示,隨著疫情逐步趨緩,2022年民眾出門消費意願明顯回溫。集團去年合計新展10家店,包括開出新品牌「阿達師五星麵舖」,同時戮力強化實際到店體驗、調整既有門市體質,雖然去年合計僅淨增3家店,但整體營運表現較前年明顯提升。 受惠疫情緩解後外食需求維持暢旺,配合展店效益顯現,豆府2023年前4月自結合併營收10.01億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