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聯意外培養億元級小農 全台發動小農經濟學

以自許全民超市的全聯十年多全力支持台灣友善耕作在地農業,青農返鄉,讓青農、小農作物也能在連鎖通路上架,意外培養出不少上億營業額小農,23日更進一步發布全聯「小農直採」、「平價有機」、「生態農作」、「節能養殖」、「裸賣減塑」五大類別的「農業再生之夢」促銷,第一彈就是「小農經濟學」。

全聯行銷部協理劉鴻徵指出,涵蓋小農直採、小農鮮乳,主打「我生產的 我負責」安心訴求,在耕耘8年之後,小農直採、小農鮮乳分別已有超過9億、18億元的好成績,占生鮮業績10~15%,成為耀眼的明日之星,預期搭配年中慶檔期可望帶動整體業績雙位數成長。

劉鴻徵強調,疫後生鮮銷售依舊成長,尤其是小農蔬果、小農鮮乳;全聯小農直採專區於2015年導入,近三年呈現暴風成長態勢,2021~2023年店數成長超過1倍,2023年設有小農直採的門市超過460間,預計2024年全台(含離島)將達600家門市規模,目前合作的小農達160位,以去年2023年小農直採商品業績創造超過9億元業績,今年挑戰10億元,其中更有一家業績破億元,今年將邁入10億元大關,2023年銷售6大天王分別為「蒜米」、「蒜球」、「剝殼玉米筍」、「有機山菠菜

」、「洋蔥」、「有機奶油白菜」,總計去年業績逾1.5億元。

去年小農直採銷售冠軍由蒜米奪下,出自不到40歲、身為農三代的雲林小農吳宗翰,以爺傳孫承的職人精神,如呵護寶寶般用心記錄每粒蒜頭的成長,栽種出全年都能吃到的正港台灣蒜頭;而剝殼玉米筍由年僅26歲的雲林農友林浩平,非農二代的他,對務農有著極大興趣,從小就在田間當小幫手,很早就立定志向從農,種植的玉米筍採用輪作法將玉米筍與土物農作物循環種植,提升土壤自然地力,讓玉米筍擁有完整營養,採收後分段降溫,現剝現出,口感脆甜,無毒栽種的玉米筍,採收後的農剩料可以提供給酪農作為牛隻飼料,讓殘質變價值,形成循環經濟,友善地球。

廣告

而身為農三代的農友謝汶勳種植的產銷履歷鮮採「綠竹筍」,以保育珍貴稀有動物諸羅樹蛙為特色,在種植綠竹筍的嘉義農場內留幾處20公分深的水窪,為蛙造家,供諸羅樹蛙產卵,從4年前100多隻的數量,至今已共同復育超過300隻,成功保護生物多樣性,全聯期望以人為本,透過照顧種植的人,改變田間的事,讓吃下肚的消費者更有保障,「護蛙筍」綠竹筍產季自4月中起到10月中,是回購率極高的小農商品。

小農鮮乳自2015年起導入,從原來僅有6品,至2023年已達31個品項,涵蓋台灣四大酪農區乳源,包括吉蒸牧場、鮮乳坊、六甲田莊、崙背鮮乳等,已逐漸成為全聯生鮮區一大特色,隨著健康意識抬頭,囊括冷藏鮮乳和冷藏調味乳的乳製品品項中,消費者以選購鮮乳為首選,2015年~2023年鮮乳占比達雙位數成長,其中被視為「明日之星」的小農鮮乳,占整體冷藏鮮乳業績有近15%成長,2023年度業績一舉超過18億元,今年挑戰20億。

特別是2025年面對紐西蘭牛乳零關稅進口,台灣酪農權益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全聯透過年中慶強化「小農鮮乳」形象塑造,不僅讓消費者能夠在賣場挑選到多元化品牌的小農鮮乳,期帶動全民支持在地酪農產業,逐步養成消費者的高黏著度。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小米電動車保費竟比瑪莎拉蒂貴!專家曝不堪內情 最大輸家是它
AI一哥廣達賺輸金控股 國泰金、富邦金比價潮來了 中信金將站4字頭?蔡明彰曝兩關鍵
避開遺囑特留分 「想把房產單獨留給1人」專家1招解決:還有這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