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主要工業區近五年漲幅多逾二成,其中高雄本洲產業園區漲幅達125%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商仲不動產商高力國際調查近五年來五都(除台北市以外),及新竹縣等區域內,共15處主要工業區地價走勢,過去五年全台工業地產總交易額達6,512億元,越往南部因為低基期的關係,漲幅越明顯,其中以高雄市本洲產業園區漲幅達125%最驚人,其次為台南市麻豆工業區漲幅達89%,第三則是高雄市大發工業區漲幅達56%。盤點這15個主要工業區,除新北市少數幾個地價基期已高的工業區,其它工業區5年地價漲勢至少二成起跳。高力國際研究部董事梁儀盈表示,桃園市是台灣製造業重鎮,全市計有34處產業用地,也是台灣產業用地供給數量最多的城市,也是台灣這幾年工業地產需求最旺區域,2018至2023年上半年累積交易金額達1,587億元,居全台第一。其餘新竹縣、台中市、台南市與高雄市等則受惠產線遷移帶動產業聚落逐漸成形,拉抬工業地產需求,尤其台南市與高雄市因土地價格基期相對較低,土地漲幅甚至有超過一倍。

高力國際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古健輝指出,本次調查工業土地行情最高的前三名是新北產業園區每坪95至110萬元、土城工業區及華亞科技園區的每坪55至60萬元、林口工二工業區的每坪45至50萬元,2019年至今價格漲幅10%至25%。其餘桃園市主要工業區包括龜山工業區及中壢工業區,目前行情約每坪30至40萬元,新竹縣湖口工業區每坪約26至28萬元;而南二都的5處主要工業區,目前行情都已來到每坪15至25萬元之間,幾年前還有單價低於10萬元的土地物件,現在也都漲了一輪。

高力國際資本市場及投資服務部董事洪煥哲指出,有自用廠商礙於北部大面積工業土地及廠房供給有限或價格高漲,轉而評估設廠中南部,不過,受到整體經濟局勢影響及擴廠熱潮稍緩,以及投資人對於報酬率的要求,再加上市場上釋出物件不多,今年交易量更較去年保守。梁儀盈認為企業自用需求仍在,只是在買賣決策上更謹慎更耗時,且買賣雙方對價格歧見仍大,因此先前漲幅過大的區域,若適時修正價格期待,則有助於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