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維護難度高 郭紀子呼籲重視小宅管路空間規劃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近年來,小宅已成為主要的居住型態,許多大樓戶數多,管線就相應增多,在管路設計與維護空間配置上存在嚴重問題,可能影響建築物的安全性與居住品質。集合住宅給排水管路究竟要佔據多少建築空間,現行的給排水管路設計缺乏明確的規範。埋設管路的維護空間不足、管路位置不利於維護,以及未設置必要的維護設備等問題,均面臨挑戰。社團法人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呼籲政府及相關單位重視集合住宅的管道空間規劃,並制定明確的法規,做「友善修繕」的設計與施工,以確保居民的居住品質與安全,減少住戶間爭議衝突。
郭紀子指出,早期傳統式集合住宅大樓,施工時會將各種排水管路埋設於主要樑柱之中,不僅影響結構安全,更常有漏水問題,導致住戶間修繕糾紛頻繁,甚至許多升級為訴訟案件。
台灣的氣候環境與地震頻繁,容易造成建材老化、劣化,管線破損很難避免。管路維護工作劃分為「檢查診斷」、「維護保養」和「損壞修繕」三個層級,必須妥善規劃空間。考量小宅戶數增加、空間減少,管路需要有擴充維修的概念,需規範出合理的空間規劃來容納管路,避免造成於使用階段無法維修的窘境。
此外,室內空氣品質(IAQ)與住宅共用管道間通風環境具有關聯性,共用管道間的通風不良,還可能導致汙染物質擴散至住戶室內,影響居民的健康。
郭紀子指出,當前,老舊大樓漏水問題,住戶之間以及與管理委員會糾紛與衝突不斷引發並惡性循環,衍生之訴訟案件數量快速成長,滲漏水爭議糾紛的社會成本與司法成本很高,影響住戶間的鄰里關係,降低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