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想要「職場自保」哪些保險是標配?

關於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可以說是許多人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型態,只是,有多少人可以順利如願?小編的一位鄰居的女兒初入職場時,曾經堅持「月薪沒有4萬元」就不做,被周遭親朋好友認為是眼高手低,確實有好一陣子都找不到工作,後來不得不放低標準接受3萬5千元的工作,而這也是最多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

根據勞動部公布的「薪資行情及大專生就業導航」統計資料顯示,去(110)年國內大學畢業生月薪以落在3萬元至3.5萬元的人數最多、其次是2.5萬元至3萬元,至於超過3.5萬元的人數則顯著減少;總的來說,月薪4萬元以下的大學畢業生占全體的80%,剩下的20%就如同小編鄰居女兒的期望、月薪超過4萬元。

此外,再進一步從行業別來看,有哪些工作起薪超過4萬元?據統計,去年大學畢業生從事「金融及保險業」、「製造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及「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等4種行業平均月薪超過4萬元;但相對而言,名列薪資倒數前3名的行業分別為「住宿及餐飲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及「農林漁牧業」等。

聰明保保險+定期檢視不盲從+把錢花在刀口上

一般來說,人的一生從25歲工作至65歲退休、總計浸淫職場長達40年的時間,這是姑且不論「未來可能不存在退休年齡…」、「工作到老,已是不可逆的趨勢」等論點,舉例來說,一個平凡的上班族平均年收入50萬元,終其職業生涯累計有2千萬元入袋;再高階者,如果平均年收入有100萬元,累計薪資更是加倍奉還來到4千萬元……,以此類推,年薪愈高者,其手中用以投資理財的「籌碼」也愈多。

對此,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建議,即將步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按部就班依照自己預定的生涯規劃,掌握好以下2個大原則,聰明保保險、定期檢視不盲從,且一定要把錢花在刀口上:

大原則1、趁著年輕善用商業保險補足人生風險缺口

對於工作剛起步、正要開始累積個人資產的職場新鮮人來說,多數囿於手頭不寬裕、普遍缺乏保險觀念,自然成為一張保單都不曾買過的「保險小白」。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提醒,無論是「保險小白」或是已經擁有第一張保單,趁著還年輕時,及早培養正確的保險意識,同時先行了解自己現階段的保障需求為何,以預先補足風險缺口,建議不妨先從定期壽險、意外險、意外醫療險等基本保障打好基礎,再進一步檢視常見的日額型醫療險和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保障額度是否足夠,最後再補足自身風險較高的部分,例如家族疾病史可以朝著癌症險、重大傷病險或是長期照護險等做通盤考量規劃。

大原則2、投保醫療險有4大關鍵點要多留意

原本台灣醫療與全民健保制度舉世稱羨,隨著二代健保實施後,民眾就醫的自費醫療負擔愈來愈重,直接迎面而來的是「3高」風險:醫材價格高、標靶藥物價格高及新式手術費用高,連帶影響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的保障顯得格外重要。此外,如何善用「日額型」與「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互為搭配,以因應住院病房費或是其他醫療雜費,才是最有效率的因應對策,更是當務之急。

小花平台保險顧問建議,職場新鮮人的風險規劃「先求有再求好」,趁著年輕保費相對便宜時,在預算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優先考量定期壽險、意外險、意外醫療險等基礎醫療保險,另外輔以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加強保障,並視個人經濟情況調整為終身型醫療險或是提高投保額度,同時指出4個關鍵點提醒職場新鮮人需特別留意:

KEY1、有投保年齡的上限?

每一家保險公司的投保規定不同,多數上限介於65歲至75歲之間;以定期險來說,通常會設定一個承保年齡的上限,一旦超過就不再續保,屆時將失去保險的保障,需特別留意。

KEY2、個人體況有無誠實告知?

投保時如果沒有誠實告知既往症,可能為日後理賠帶來大麻煩,切記很重要的一點:除了不能帶病投保外,在投保醫療險時,必須按照要保書上健康告知事項誠實告知說明,以免發生與保險公司理賠爭議的問題。

KEY3、確定是否有「等待期」?

醫療險通常有所謂「等待期」的限制,在等待期內發生的保險事故,保險公司均可不予理賠。一般來說,日額型醫療險和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的等待期為30天,至於癌症險、重大疾病險的等待期為90天。

KEY4、診斷書上寫手術就會理賠?

以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為例,大多把手術分為門診手術和住院手術,但是並非所有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都會理賠門診手術,因為部分保單條款有特別或是額外的敘述,需由保險公司認定協議理賠部分,可能出現理賠縮水甚至不理賠的情形,需特別留意。

(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業務員離職 保單變孤兒?2招自救法「千萬不要衝動解約!」

國保明年起雙漲:影響280萬人每月多繳142元

面對防疫保單之亂 金管會喊話:「產險公司不會倒,很快就能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