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輸入快過英文 漢字將統領未來 打臉死於電腦時代之說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文輸入法不但種類多樣,甚至還被認為比用英語等其他文字輸入要快得多,漢字甚至可能是統領未來的文字,打臉 1960 年代「漢字將死於電腦時代」論調。美國專家指出,中國正在打字技術方面大踏步前進,而西方遠遠的落在後面,仍然緊抱着 QWERTY 鍵盤不放。
香港《明報》報導,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 網站 11 月 1 日報導了一個由史丹福大學學者馬拉尼 (Tom Mullaney) 主辦的一個中文打字機和鍵盤展覽。馬拉尼是研究現代中國的歷史學家,認為電腦的發明可以將中國龐大的漢字目錄轉化為一項優勢,而英文就沒這種條件,例如在電腦鍵盤上打英文,按下「a」 鍵,「a」就會出現在螢幕上。 「這不需要使用電腦的處理能力和內存。」而連接中文電腦的鍵盤上鍵入 「a」,電腦會「推測」可能會打出的漢字,換言之,打入一個漢字的過程,本質是輸入「一組指令」或「一個代碼」,來檢索一個特定的漢字。
馬拉尼說,用中文打字的人都有「代碼意識」。中文輸入法現有 10 多種,但是西方世界大多仍堅持在鍵盤上逐字輸入,並無充分利用軟體帶來的捷徑。他認為正是中國在電報和打字機領域曾經遭遇的尷尬歷史,促使使用中文的人充分利用軟件,令中文輸入比用英文快得多。
中國擁有 75000 個獨立漢字,而不是一份數目有限的字母表。由於長期積弱,加上漢字筆畫與英文的書寫有着天壤之別,當年中國曾有發出「廢除漢字」呼聲,也有數十名發明家嘗試找到更好的發電報和製造打字機的方法,使用「四角法」就是對漢字的重新思考。在 1960 年代後期,電腦開始處理文字,不過漢字使西方專家感到棘手,「漢字將死於電腦時代」的論調也曾一度甚囂塵上。
馬拉尼說,現在中文輸入法將會勝出,因為在手機輸入中文時,有自動完成模式,可由單字推測輸入詞語。西方人認識到現時逐字母輸入的局限,「但即便如此,美國人也只能認識到這種程度」。
「中文輸入法」是指為了將漢字輸入電腦或手機等電子裝置而採用的編碼方法,是中文資訊處理的重要技術。一般可分類作拼音輸入法 (如:漢語拼音輸入法、注音輸入法、粵拼輸入法)、字形輸入法 (如:倉頡、大易、五筆、鄭碼),以及混合音、形兩者的音形碼輸入法。
「中文輸入法」1980 年代開始發展,中間為幾個階段:單字輸入、詞語輸入、整句輸入。對於中文輸入法的要求是以單字輸入為基礎達到全面覆蓋;以詞語輸入為主幹達到快速易用;整句輸入還處於發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