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市措施滿月 多地成交量增但房價跌

(中央社台北2024年06月19日電)中國救房市措施「517新政」實施已滿一個月,上海、武漢、成都等大城市近期房屋成交量均攀升,但成交價格下跌,多地存在「以價換量」的情況。

綜合中國媒體「中國房地產報」、財聯社報導,中國目前已有超過8成的城市已執行新政措施,5月27日,上海跟進「517新政」,此後的兩週內上海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成交27.7萬平方公尺(約8.37萬坪),比實施新政前兩週增長10%。

據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武漢新政一個月,新建住房成交6955戶,日均232戶,超越4月日均166戶的表現,增幅為39.8%。

另外,「新一線城市」成都房市的表現在新政實施後較為突出。據成都住建部門官網顯示,5月,成都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為232萬平方公尺,較上一個月上升20.4%;中古屋共有1萬9489戶成交,總面積為186萬平方公尺,交易量高於2021年以來的月均值。

雖然中國多地城市房屋成交量呈現增長趨勢,不過多地的新屋、中古屋價格從5月開始逐漸下滑。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5月份商品住宅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顯示,5月一線、二線城市新屋與上月相比均下跌0.7%,三線城市與上月相比下跌0.8%,均為近年來最大跌幅。中古屋方面,5月一線城市與上月相比下跌1.2%,連續8個月領跌全中國城市;二、三線城市與上月相比分別下跌0.9%和1.0%,也創下近年來的最大跌幅。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關榮雪分析,5月新房市場「以價換量」突出,價格總體持續下跌,上漲城市數量進一步縮減,創歷史新低。總體來看,目前價格市場仍缺乏上漲信心,行業調整趨勢仍在。

廣告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房地產市場經歷十幾年快速發展,與經濟增速的換擋期、結構調整、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疊加,使得部分寬鬆政策對市場的作用低於預期。隨著核心一、二線城市逐步落實各項舉措,接下來市場有望進入政策效果兌現期,6月房企將進入上半年業績衝刺階段。

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在5月17日拋出系列房地產政策,外界視「517新政」為強而有力救房市措施,包括降頭期款比率、降利率等。

「517新政」也包括人民銀行宣布設立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5兆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鼓勵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配租型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