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見招拆招】小宅當道 破解樣品屋放大術

【文/楊茲珺】購買預售屋是著眼未來,多數人購屋經驗不多,難從一紙合約、數張平面圖來感受房子模樣,因此,美輪美奐的樣品屋即成為建商的銷售利器。專家提醒,樣品屋經常透過無隔間裝修、縮小家俱尺寸來放大空間,輔以中島、浴櫃等裝修手法來提升價值感,索取精準圖面及確認合約內的配備,才不會被樣品屋迷惑而衝動購屋。

▲透空的玻璃、無門片的書櫃,常見於樣品屋裝潢手法。
▲透空的玻璃、無門片的書櫃,常見於樣品屋裝潢手法。

小宅房間放不下大床

近年房價持續攀升,建商為了控制總價而下修坪數,同時透過放大空間的裝修手法,營造入住後的美麗幻想。房產頻道「哇洗弘A」主持人廖棨弘表示,樣品屋常以玻璃、鏡子等穿透性建材來當作隔間,或是書櫃衣櫃不做門片,但實務來說,居家需要隱私仍仰賴封閉的隔間牆與門板,考量台灣的落塵嚴重,櫃體也需要門片,因此新居落成後常會讓人感覺空間感落差甚大。

樣品屋內也常見客製化傢俱或飾品,例如有些床舖放了兩顆比較小的枕頭,你以為是雙人床的,其實是3.5尺X 6尺的加大單人床,或是沙發上擺上3個靠墊以為可容3人,但實際僅為2人座,甚至連衣架都是訂製迷你版,透過比較小的軟件來放大家具、甚至放大空間的錯覺。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則說,還有一個銷售手法是縮小房間、以維持房間數不變,例如30坪3房,實際扣掉公設後,室內坪數僅剩20坪,第3間房只能放嬰兒床,「嬰兒時期也就1年,代表此間房放不下正常尺寸的床舖。」淪為花招噱頭。

▲樣品屋通常省去門片,應確認成屋後的開門進出動線。
▲樣品屋通常省去門片,應確認成屋後的開門進出動線。

邊逛樣品屋 邊對平面圖

廖棨弘建議,參觀樣品屋時一定要拿著平面圖,能自備量尺更好,也要時時詢問銷售人員相關長寬高尺寸、即時對照,如果數字有落差,也能在心裡有個底,知道這家建商或代銷採取的是不誠實的銷售手法,遏止衝動購屋。

廣告

何世昌也提醒,樣品屋常以中島、浴櫃來營造價值感,但如果未被明列在合約中,則僅是一種裝潢手法,不代表交屋後可實際拿到,一切應以合約為準,如果建材附註有「及同等級品牌」,也應確認同等級品牌到底是哪些。

此外,樣品屋都會做足照明,但基地所在位置、與周邊社區的相對位置、以及實際方位才是未來採光關鍵,在了解實際位置後,再搭配房屋模型及樣品屋,比對之下才能更確認房子方位,以免入住後,才因西曬、採光或通風不佳備感困擾。

▲樣品屋只是建商的銷售工具,詳閱合約才能保障權益。
▲樣品屋只是建商的銷售工具,詳閱合約才能保障權益。

見招拆招

Q:樣品屋好美令人好心動,但又怕未來跟成屋落差很大,該怎麼辦?

A:若無看屋經驗,對空間感也會比較陌生,樣品屋內的廚房、衛浴位置是確定的,未來客變機率也不高,即可確定未來起居動線。但其餘客餐廳、臥室配置是有機會變動的,尤其是櫃體與床鋪的尺寸與擺放方式為關鍵,因此對照尺寸最為重要。

Q:樣品屋常規劃開放空間,未來入住會有問題嗎?

A:除非是單身貴族,如果是家庭多人共居勢必需要個人隱私,臥室不可能使用玻璃隔間,牆板也有一定厚度才能有隔音效果,而櫃體也多有門片才能防塵,因此若大量使用通透裝潢手法,須留意入住後的空間感可能稍嫌逼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