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黃金的逆襲2】銀樓金價再飆11090! 為何不改叫金樓、藏什麼秘密?

黃金價格還在創新高,昨(22)日牌告價來到每錢11090元,民眾攜金去銀樓兌現,有人好奇,為什麼銀樓不乾脆改名叫金樓?另外,銀行為何沒賣銀?其實,背後隱藏著一段貨幣制度的歷史故事!

延伸閱讀【窮人黃金的逆襲1】白銀創12年新高!專家一喊會破40美元...銀樓開始賣銀了

延伸閱讀【窮人黃金的逆襲3】金屋藏銀4年!爽賺逾100%…想跟風專家給3提醒

白銀擁有「窮人的黃金」一稱,在歷史上,也是唯二曾作為國際通貨使用的貴金屬。圖/翻攝自央行券幣數位博物館官網
白銀擁有「窮人的黃金」一稱,在歷史上,也是唯二曾作為國際通貨使用的貴金屬。圖/翻攝自央行券幣數位博物館官網

在中國、印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有很多人都認為黃金太貴買不起,就將資金轉往白銀,也因此讓白銀擁有「窮人的黃金」一稱,在歷史上,也是唯二曾作為國際通貨使用的貴金屬。

現代人開辦金融收兌服務會去銀行,古代人也是,古代人的銀行就是「銀樓」,之所以會叫做銀樓,北部艾爾貴金屬老闆楊濟光表示,第一,跟中國古代貨幣制度(銀本位)有關,其次,是古代銀樓專門收購碎銀進出,因為一般百姓不是拿大銀塊,也不是電視上看到的那種元寶,而是拿碎銀去銀樓變現,銀樓收取百姓的碎銀之後,會重新熔鑄成銀錠也稱為官銀,再上繳到中央。

「銀是早期主要貨幣」觀念持續影響現代

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因為早期黃金不太流通於民間,都是官方把持、買賣,民間不得私自買賣,這點從電視上就可以看得出,很多古裝劇大元寶,多半都是官方在拿。

根據央行券幣數位博物館官網指出,受荷西時期的影響,台灣於明鄭與清領時期主要採用銀做為貨幣,其間參雜有中國貨幣型態的銀兩和他國的番銀(銀幣),民間則多以後者作為交易媒介。

番銀又稱佛頭銀或花欄線錢,清代通行中國東南地區的外國銀幣,大致分為花花邊錢、人頭、雙柱以及劍馬等四類,前三者屬於西班牙銀幣,以里爾(Real)計之;而「劍馬」則屬荷蘭的銀幣,以盾(Guilder)計之。番銀被市場的接受程度度高,民間甚至有「只收番銀不收紋銀」的說法,另有仿番銀型式的銀餅,如軍館銀餅、老公銀餅、台灣銀餅、如意銀。

綜觀以上,古代貨幣制度持續影響著現代,這也就是去買東西結帳的時候,大家都說收銀員、收銀台、銀貨兩訖,而不是收金員、收金台,金貨兩訖。

試想,當你在結帳時,收銀台與收銀員的名稱,也悄悄訴說著這段白銀作為主要通貨的時代故事,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手刀加入!Yahoo奇摩Line理財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