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預約制】「樂埔薈所」入駐19世紀日式老宅,用科學藝術料理一桌盛宴
【完全預約制】「樂埔薈所」入駐19世紀日式老宅,用科學藝術料理一桌盛宴
撰寫 Melody Kao
具有百年歷史的老屋Fine Dining餐廳,能夠同時承載並傳承餐飲與建築文化,全新開幕的「樂埔薈所」以科學和藝術烹調打開時空甬道,在原臺北刑務所官舍設下味覺探索之宴。
北中正紀念堂附近原來有這些秘密打卡景點!幾幢靜靜佇立幾十年的木構日式老屋,其中幾間還有隱藏版美食,例如近月新開幕的「樂埔薈所」以官貴人家招待所為靈感,坐落前臺北刑務所官舍內大隱隱於市,由「樂埔町」主廚蔡昀諺設計菜單,在傳統的烹飪基礎上加入科學方法、引進永續食材,將當代餐飲元素注入古樸風情的和式建築中,打造獨一無二的餐飲體驗,為老屋寫下新的篇章。適逢母親節即將到來,5/12-5/14訂位還附上母親節精選酒一杯,並安排貴賓專屬導覽體驗,帶給媽媽一場獨特難忘的感官旅程。
主廚蔡昀諺在樂埔町服務將近 8 年,獨具廚藝天份和美感的他,擅長把東西方的料理精神融會貫通,藉由不同的菜色來表現他所感知的日式庭院。而蔡主廚規劃樂埔薈所的菜單則是全然不同的挑戰,他彙整多年來對於食材的了解及國際料理趨勢,在傳統上力求創新,以新穎設備進行萃取、濃縮、蒸餾等作業,透過科學方式來呈現食物的核心滋味。
從產地到餐桌:與原住民部落小農契作
樂埔薈所另一特色是與原住民偏鄉部落小農的契作計畫,初步引進金洋部落無毒養殖的白玉蝸牛和椴木香菇,並持續與在地農民探討原生香料及野菜供應的可能性,透過長期合作,將永續理念延伸至餐飲體驗,同時也展現在地食材的多樣性,讓用餐者感受屬於台灣的風土,是「從產地到餐桌」的具體實踐。
生蠔冰淇淋
開胃小點之一的「生蠔冰淇淋」是以類似英式蛋奶醬的作法,將生蠔和鮮奶油打在一起,海味與濃郁奶香毫不違和,可可碎的苦焦口感平衡甜味,魚子醬則增加了奢華感,底部則是經過低溫減壓再蒸餾的小黃瓜汁,呈現出十分純淨的黃瓜味道,與生蠔的鮮味相互映襯。
「魚凍」表達了對海洋的想像
冰凍魚高湯做出有如冰沙的清爽口感,搭配四種不同天數的熟成海鮮,底部薄凍入口時有淡淡的蕃茄香氣,是以澄清番茄水經過低溫濃縮,加入梔子花提取的藍色營造出海洋的意象,醃漬的海葡萄和珊瑚草點綴其上,精心挑選波浪曲線的白色器皿有如海浪,帶來一番精彩的視覺享受。
「白玉蝸牛」傳達「土地」的意涵
親自走訪南澳金洋部落的主廚,試圖把蝸牛產地的意象端上餐桌。燉煮過的白玉蝸牛口感彈牙,以柚子胡椒調味的雨來菇和茄子做成泥,軟黏口感模擬了蝸牛爬過留下的軌跡,佐以海藻奶油醬增添風味,地瓜葉是蝸牛平時吃的無毒食材,盤底撒上土肉桂和青海苔粉的綠色粉末,傳遞了土地的原始之美。
「乳鴿」帶人們走入森林
乳鴿是經典的野味代表,此道料理以熟 成 4-5 天的乳鴿經煙燻處理,令人想像到野炊時的煙燻味,豆豉、焦化蒜苗的粉末有 如燃燒木柴後的黑色的灰燼。菊芋泥和香菇泥一起燉煮小麥燉飯,食材帶來甜味和醬 香。搭配同樣來金洋部落的永續食材-椴木香菇,最後以現刨松露帶來泥土的溫潤香氣, 呈現屬於森林的獨有風味。
主角:整隻都可食用的軟殼龍蝦
「軟殼龍蝦」是晚餐菜單的主餐,選用宜蘭養殖的軟殼龍蝦,鐵板香煎蝦身,蝦頭和觸鬚酥炸再風乾,軟殼龍蝦整隻都可食用,鮮甜蝦肉連同酥脆龍蝦殼一起入口,搭配醇厚的洛克福藍紋起司醬,及煙燻紅椒低溫濃縮醬汁,再以原住民特殊香料鹽膚木的酸鹹提味,可謂頂級的美味。配菜選擇清甜爽脆的台灣綠竹筍,與龍蝦相得益彰。
樂埔薈所現階段以紅白酒為主要的搭餐選擇,接下來也預計和專業調酒師合作,推 出適合餐廳菜單的無酒精和雞尾酒單,提供客人更完整且有趣的用餐體驗。營運初期主推包場制,木造老屋的雅緻和隱密性十分適合小型精緻聚會,可容納 10-14 人; 每週四接待散客用餐,2 人以上即可預約。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愛國東路 3 號
電話:02 2782 0678
營業時間:11:30-14:30 / 18:00-21:30 ,每週日、一公休
用餐消費:午餐提供6道式套餐,每人3,200 元+10%;晚餐及假日提供10道式套餐每人 5,600 元+10%,包場另有 7 道式方案。
延伸閱讀:
【世界無肉日2023】超好評18間人氣「蔬食餐廳」推薦!米其林入選「祥和」、蔬食也有Fine Dining?
2022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得主古俊基在台展全新篇章!獨挑米其林一星法式餐廳de nuit大樑,首季曖曖內含光的春季菜單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