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解密】有乾?有濕?雙離合器變速箱大部分解開始!
圖片摘自:Volkswagen Newsroom
負責將引擎動力輸出傳遞至輪上,這變速箱科技在近幾十年間大幅度的進化,延伸出CVT、手排、自排、自手排、手自排等等繁複眾多的結構類別,而當中具備「電腦自動控制的手排變速箱」,自手排系統更是免去腳踩離合器、手動換檔的操作,使動力輸出更為直接快速,成為現今打自平價到千萬車款的最愛!而這幾近「一魚多吃」的雙離合器變速箱,竟還有其乾濕之分?本期「汽車科普文」就來大部分解、好好瞧瞧差在哪!
效率至上
圖片摘自:Volkswagen Newsroom
隨著引擎往復式的進氣、壓縮、點火、排氣,推動曲軸旋轉將動力向外輸出至變速箱,並且藉由不同檔位的齒比變化進一步對應不同的需求,來達成車輛的加減速和倒車操作;然而相較自排或CVT採用扭力轉換器或鋼帶結構,雙離合器當然也是自成一格、透過兩組離合器分別控制奇數(1、3、5、7)和偶數(2、4、6)檔位,以及內外主軸、輸出軸等結構,將動力轉換至實際的輪上輸出。
圖片摘自:Volkswagen Newsroom
圖片摘自:Volkswagen Newsroom
然而憑藉著電腦自行控制、交替使用奇數和偶數檔位,並且在當前檔位之前後一檔配合運轉,如正當處於3檔之時,則2檔及4檔便會預先待命、以便隨速度增減立即升降,這樣的「超前部署」也奠定雙離合器變速箱風馳電掣的討喜一面,效率至上無論是平價如小排量的都會掀背車、陪伴業主打拼的商旅車,一直到收藏等級的賽道玩物等等,都可見到它的身影。
市場有別
圖片摘自:BMW M.com
當然了,就以雙離合器變速箱普及率最高的Volkswagen集團來看,從SEAT Ibiza的1.0升3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一直到Bugatti Chiron的8.0升W16缸4渦輪引擎,雖說都是由雙離合器變速箱肩負動力傳輸的任務,但論引擎擺放位置、可承擔的扭力值,甚至要說整車在標籤上所載明的建議售價等等,都讓這變速箱內的機件,雖然就架構概念上確實相似,但在眾多細節上卻有著偌大的不同,簡言之「同樣雙離合器,市場也是大不相同的」,而這最大的不同便來自乾濕的分別。
👉【四輪解密】獨立、非獨立式懸吊孰優孰劣?百變風格譜寫千萬駕馭樣貌!
乾?濕?
圖片摘自:SEAT.com
不過在討論到乾濕差異之前,還是得先回到此款變速箱的主體架構,也就是自連接引擎端、負責將動力輸出至內外主軸間的雙離合器,乾與濕的分別在此成了唯一辨別標的;而顧名思義,濕式便是將離合器片浸泡在變速箱油裡、藉由電子訊號和液壓控制離合器的切換;反之乾式便簡化了變速箱油、油槽和油道等相關設計,離合器片直接透過電子訊號控制。
圖片摘自:Bugatti.com
圖片摘自:Lamborghini.com
進一步討論濕式雙離合器,畢竟有著變速箱油保護著離合器片,除了能有效維持一定的工作溫度、降低熱衰竭及附帶的損害,保有一定的耐用度之外,自然也能承受更大的扭力輸出,以至於在部分柴油車款和性能車款,均清一色採用濕式雙離合器變速箱;但濕式的缺點也是有的,畢竟多了油槽、油道,以及需要更多的變速箱油,論體積和重量一定是比乾式雙離合器還要大,加上離合器片間採用液壓切換,換檔速度便不及乾式的直接,以及單次保養需要較多的變速箱油,養護成本自然是偏高了點。
圖片摘自:Volkswagen Newsroom
反過頭來看看乾式雙離合器,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更適合在小車所搭載,並且少掉油槽、油道的設計,成本的管控上更加低廉,且就日後的維護成本上也不致向荷包過度索討,而畢竟在各離合器片之間是直接接觸,少了液壓的阻力而言換檔速度是比濕式快上許多,因此也很適合搭載在小排氣量的渦輪引擎,用以降低渦輪遲滯所附帶的動力損失,獲得更好的燃油經濟效能;但成也是沒了變速箱油浸泡、敗也在於它,因此只能透過直接撞風冷卻,連帶所能承受的扭力值也跟著下降,除了早期曾面臨妥善率上的疑慮外,也較不適合激烈的操駕風格便是。
圖片摘自:ford.com
孰濕孰乾,其實各有各的優缺點和所應付出的代價,各自所造就出來的操駕爽度也大不相同,但無論是雙離合器或甚至是其它類別的變速箱結構,都需要有正確的使用觀念,養成定期回廠保養、更換油品和相關零組件的習慣,才能確保愛車能陪伴長長久久唷!
👉【四輪解密】獨立、非獨立式懸吊孰優孰劣?百變風格譜寫千萬駕馭樣貌!
更多詳細資訊
👉 最新上架汽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cars
👉 最新上架機車車款:https://autos.yahoo.com.tw/latest-bikes
👉 搜尋更多新車規格:https://autos.yahoo.com.tw/new-cars/
👉 更多熱門新車排行:https://autos.yahoo.com.tw/popular-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