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看見台灣ESG論壇 公私協力 守護台灣生物多樣性

工商時報25日舉辦「守護生物多樣性、擁抱自然碳匯 2024看見台灣ESG論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廖一光(右)及台經社社長孫智麗(左)出席。圖/顏謙隆
工商時報25日舉辦「守護生物多樣性、擁抱自然碳匯 2024看見台灣ESG論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廖一光(右)及台經社社長孫智麗(左)出席。圖/顏謙隆

由工商時報、森形埔里農莊、台茂寬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慧穎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2024看見台灣ESG論壇~守護生物多樣性、擁抱自然碳匯」,25日以直播方式舉行,邀請產官學研界專家代表共同討論。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廖一光致詞時表示,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包括棲地、生物多樣性的維持,都對地球生態平衡非常重要。台灣的保育工作,除了國有林之外,還必須擴展到國有林以外的地區;據資料統計,國有林面積占台灣土地面積約45%,雖然國內過去對於國有林的保育維持工作推動已有成效,但對平原及淺山地區往往加以開發利用也造成生態失衡等問題。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15屆峰會達成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其中一個短期目標就是保育空間規劃,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2018年研擬有關生物多樣性在空間規劃有關的計畫-「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該計畫也獲得行政院的認可與核定,這是橫跨不同部門、空間、專業的計畫,目前也持續推動當中。這項計畫攸關國有林在中央山脈軸帶以外淺山、平原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空間策略藍圖,作為政府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基礎,也提供企業作為維護生物多樣性的指引。

在自然碳匯方面,透過增加森林面積、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提升國產材的利用率,作為森林增匯的策略。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歷經兩年的籌劃,規劃用自然碳匯以及生物多樣性為主的專案,對應聯合國SDGS的目標,推出「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將淨零碳排與生物多樣性保育之國際趨勢及專案對接企業ESG關懷。

論壇主持人台經社社長孫智麗指出,如何透過自然碳匯達成淨零目標、及如何經營管理與修復生態環境以維護生物多樣性,都是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策略,相信自然保育可以衍伸出很多公私協力、企業ESG發展的課題。此次論壇討論的主軸不僅是為了守護家園、建立美好的生活環境,更希望達到推動永續發目標。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缺料 全球伺服器市場下修7%
hold不住!最賣進口車也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