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 陳其邁:培育淨零人才 讓碳負擔變碳資產
歐盟的CBAM今年10月起試行,高雄鋼鐵產業面臨強大威脅,高雄市長陳其邁接受本報專訪表示,高雄市碳排量83%來自能源及產業,是全球占比最高城市之一,碳排雖是「負擔」,未來減碳下來「碳負擔可以變成碳資產」,不僅如此,市府積極輔導廠商減碳獲得的碳權,目標希望可以直接在國際市場交易。
今年8月初台灣碳交易所在高雄掛牌,全國首創公部門的淨零學院11月初甫在高雄揭幕,二大最具減碳指標機構都落腳高雄,展現打造淨零永續城市的決心。陳其邁指出,高雄市碳排量有83%來自能源及產業,其他城市都在20%以下,高雄可能是全球產業占比最高的城市,可見CBAM上路對高雄衝擊有多大,因此台灣碳交易所總部設在高雄更顯得必要。
而國內各大企業紛紛爭搶淨零人才,陳其邁說,為協助高雄產業減碳,率各縣市之先,市府直接出面議價簽約,攜手英國BSI標準協會、德國萊因TUV公司、挪威的DNV立恩國際等三大國際頂尖查驗機構合作,設立淨零學院為南部產業開班授課,培育淨零人才,明年預計培育1600位「碳盤查」人才,另還有提供ISO證照、碳匯、碳交易等課程。
去年高雄碳排量5,737萬噸,約占全台20%,陳其邁說,有人認為碳排就是負債、負擔,惟一旦碳排減下來,就會變成「資產」,可以換錢,在CBAM壓力下,企業減碳獲得的碳權,「碳負擔可以變成碳資產」。他說,「樂觀的人就會看到機會。」
中鋼是高雄的上游產業,一方面輔導下游扣件產業及鋼鐵協會旗下會員減碳,另一方面培育跨領域人才。陳其邁說,市府邀請高雄在地產業都到淨零學院上課,有半導體等高科技,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也有醫院、教育等領域,但各業別分門別類上課,例如開鋼鐵班、石化班,上課老師都熟悉該領域,這樣才能個別解決產業減碳課題。另市府針對中小型企業,每家還補助1萬元,以提高誘因。
他說,成立淨零學院之初,就考量由市府、產業、國際認證機構三方合作,由於高雄產業的碳盤查、驗證指導單位都來自國際知名機構,品質具國際水準,面對CBAM於2026年上路,鋼鐵相關產業迫切需提交碳盤查報告,未來比較容易獲得歐盟認可。
陳其邁強調,高雄市府的目標,不在國內碳費、碳排管理、減碳技術,而是希望輔導在地產業產生的碳權,經過BSI機構驗證,黃金標準(GS)碳權交易平台再包裝,就可直接出口,亦即在高雄市內產生的碳權,可以在國外交易,不一定在國內碳交所交易。
碳關稅已兵臨城下,逼得產業非導入減碳技術不可,包括負碳技術,像中鋼的鋼化聯產等。
陳其邁說,市府積極向國外產業招手落地高雄投資,主因高雄有很大潛在採購減碳技術、設備及服務等商機,像SAP(思愛普軟體系統公司)全球ESG研創中心、IBM軟體科技整合服務中心都落腳高雄,將協助培育數位及淨零轉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