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台灣最新研究揭維生素D真相 老人補越多恐越加劇失智症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天天補充維生素D,當心反而有害健康!國衛院今(29)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打破一般人認為「補D」可保護失智症的印象,經動物實驗及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只要一年吃活性維生素D超過146天、即每周超過3天,符合高劑量條件,反而恐加劇失智症,恐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不過,研究團隊強調,民眾勿恐慌,維生素D對小孩及年輕人,仍是絕對的正向,可以幫助發育及骨質。
國衛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莊志立的團隊是利用阿茲海默症小鼠的動物實驗,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小鼠補充維生素D反而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進一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也驗證65歲以上的年長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而失智症患者長期服用維生素D死亡風險增加2.17倍。研究結果完全顛覆目前大眾對維生素D的健康形象;成果也已於2021及2022年分別發表於老化醫學領域知名學術期刊《Aging Cell》。
莊志立表示,維生素D發現已經超過百年,有益於兒童早期骨骼發育及大腦智能缺陷,是佝僂症的救星,一直被認為有益人體骨骼跟大腦的健康,也有神經保護作用,尤其老化過程跟失智症患者過去被發現普遍缺乏維生素D,因此「缺乏就要補充」的概念一直被一般人所接受,根深柢固,但其中的因果關係,其實過去並沒有好好被釐清。
莊志立指出,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動物實驗發現,在維生素D充足的飼養條件下,阿茲海默症小鼠血液中維生素D的量明顯較野生型小鼠低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病人及小鼠大腦中的維生素D受體蛋白量不減反增,且表現位置與大腦造成神經病變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維生素D在細胞內的作用機制,已在阿茲海默症的病程中明顯改變了,阿茲海默症才是造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維生素D受體蛋白竟然可以在缺乏維生素D的情況下增加表現量,並且參與神經病變,「很有可能是疾病造成缺乏,而非缺乏造成疾病」,顛覆過去「缺乏就要補充」的概念。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發現,莊志立指出,維生素D受體蛋白正常會進入細胞核進行神經保護的基因轉錄工作,「走好路」、「做好事」,然而在阿茲海默症小鼠大腦中,卻會走向另一條「壞路」,維生素D受體蛋白會在細胞質中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並藉此促進神經細胞凋亡,反而壞事。
影響所及,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小鼠若持續補充維生素D,非但沒有減輕病程,反而會加劇大腦的病變以及智能退化,因為補充維生素D進一步增加維生素D受體蛋白與p53的結合,加速大腦神經退化。
莊志立說,研究同步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發現未罹患失智症的年長者若每年服用活性維生素D3(calcitriol)超過146天,即每周使用超過3天,每次1到2顆維生素D,每日使用0.25國際單位,其日後發生失智症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若失智症患者每年服用維生素D3超過146天,其死亡風險更是未服用者的2.17倍。
莊志立強調,研究結果並非全盤推翻維生素D的作用,只是要提醒民眾不要濫用,只有在適當的時機用它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已經進入老年或失智症的狀態,長期、高劑量補充維生素D反而有反效果,提醒年長者或失智症患者在補充維生素D上,需考量增加失智症的風險,除非醫師建議,否則不必自費購買,並可用曬太陽來取代口服補充。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國衛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對菜市場過敏?遇人一多就頭暈 婦人暈到得坐輪椅竟是罹患PPPD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