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萬海 5月營收年增4成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受惠運價及運量穩步回升,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5月營收都繳出年月雙增的佳績,且年增皆逾4成,其中陽明5月營收169.25億元,萬海5月合併營收114.54億元,分別寫下2022年12月、2023年1月以來新高。

展望下半年,陽明表示,若需求暢旺,預期塞港狀況將延續,塞港墊高航商營運成本,可望支撐運價。萬海指出,船舶運力持續受中東地緣政治緊張、船舶繞行,及港口擁堵導致周轉率下降、旺季需求提前等因素交互影響,預期公司營運穩健增長。

長榮5月合併營收321.6億元,月增1.09%、年增40.34%,前五月合併營收1,526.12億元、年增36.16%;陽明5月合併營收169.25億元,月增13.25%、年增46.18%,前五月合併營收756.71億元、年增27.02%;萬海5月合併營收114.54億元,月增13.31%、年增40.14%,前五月合併營收491.79億元、年增17.48%。

在貨量方面,陽明表示,4月美國十大港口的貨櫃進口量較去年同期成長,是自2021年7月以來最強勁的表現,加上美國近期宣布新一輪對中加徵關稅,推升短期需求增長。

5月主要國家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走勢分歧,大陸及美國製造業落入緊縮區間,歐、亞持續復甦。在大陸第一季GDP強勁增長,近期推動多項政策提振經濟成長下,國際貨幣基金(IMF)上調大陸今年經濟增長率至5%。

陽明表示,航運市場受到紅海危機持續、惡劣氣候的影響、主要港口擁堵影響船期及航班準點率。亞洲主要轉運港口新加坡,受紅海局勢影響,作業需求大幅提升,導致船舶等泊時間約需三到四天,如果市場需求持續暢旺,預期塞港狀況將延續。

根據Alphaliner統計,截至5月20日全球約2.1%貨櫃船隊、約61.4萬TEU(20呎櫃)閒置,扣除塢修船舶數量,僅0.4%、約13萬TEU屬於純閒置狀態,上次出現如此低迷船舶閒置率已是2022年2月。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