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5月CPI持平 難甩通縮

大陸統計局12日最新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0.3%,與上月持平,但低於市場預期的0.4%。5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年減1.4%雖符合預期,但已連續20個處於負增長。專家憂心,數據透露需求持續疲軟,通縮情況仍未好轉。

界面新聞報導,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分析,CPI低於預期主要是受非食品價格的拖累。5月食品價格和4月持平,月增為0%,遠高於2014年~2023年期間-1.24%的均值水準。非食品價格的月增率則由4月的月增0.3%降至5月的月減0.2%,年增率也回落0.1個百分點至0.8%,拖累核心CPI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至年增0.6%。

伍超明預計,第三季前CPI料保持在低點,第四季有望走高。首先,第三季CPI仍受到去年基期較高影響,而去年第四季CPI年增率已是負增長,基期相對有利。其次,第三、四季的財政政策力度將明顯加大,有助於國內需求恢復以及非食品價格回升。伍超明認為,第三、四季的食品價格月增率將由負轉正,加上豬週期上行,食品價格對通膨拖累減輕。

PPI方面,分析師表示,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有助於提振工業品價格,因此5月PPI降幅比上月收窄1.1個百分點。專家還表示,產能壓縮效果正逐漸顯現,近期大陸國內煤炭、鋼鐵、水泥價格開始小幅攀升,加上去年比較基期偏低,推動5月PPI降幅有所收窄。

不過5月CPI、PPI低迷的表現,讓市場對通貨緊縮的憂慮再度升溫。外媒最新預估,大陸今年全年CPI年增率僅為0.7%,和官方訂出的3%目標相去甚遠,愈來愈多專家呼籲官方推出更多政策以提振需求。

廣告

保銀資本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出,通貨緊縮壓力尚未消退。為了更有效地刺激內需,他認為官方需要在財政、貨幣政策和房地產領域採取更全面、更積極的措施。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Raymond Yeung表示,北京可能採取措施遏止過剩產能,將有助於緩解PPI年增率為負值的通貨緊縮。但他也說,應對物價下行壓力的關鍵仍是重振內需,但因大陸房地產低迷仍然嚴重,低通膨似已成為常態。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眾控AR HUD 進攻電動車
新冠疫情升溫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中研院:台灣明年通膨會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