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塑膠、垃圾以及油污染,還有哪些「看不見」的海洋保育隱形殺手?

文:何元楷(國民黨青年部助理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班研究生)

人類與環境關係密切,兩者間須相互尊重,達到平衡,以維持地球永續發展。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與我們更是息息相關,我國對海洋的保育可說是相當重要。

目前我國所面對的海洋保護議題包括了:生態、環境以及資源,三者之關係環環相扣。其中,海洋污染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更對人類的健康有所威脅,解決海洋污染可說是刻不容緩。究竟什麼是看不見的海洋污染?本文的目的就是讓大眾認識何謂看不見的海洋污染,欲喚醒大眾對海洋保育的意識。

除了看得見的污染,海洋還面臨許多「看不見」的生態殺手

目前我國海洋面臨的挑戰有污染問題、漁業監管不當等,這些問題足以破壞海洋生態,導致生態失去平衡,甚至讓台灣周遭海域的魚種及數量改變,進而直接影響漁業。污染,是對海洋生造成威脅的來源之一,說是最大威脅似乎也不為過。

目前海洋污染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陸地,包括:噪音污染、塑膠污染、垃圾污染以及油污染等。這些污染均會造成生態破壞,以油污染為例,船隻漏油外洩,導致油污遍佈在海洋上,這些油污的化學物質不只對海洋生物有害,更可能直接影響人們健康。根據《BBC中文網》報導,原油中的多環芳烴等化學物質很難溶於水,會持續留在環境中,對人體健康有巨大威脅。

可理解的,這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可能透過油污染進入至魚類體中,經過食物鏈關係最後進到人體內,與我們有非常直接的關聯。不只對海洋生態有所影響,更可能直接地影響我們人類的健康甚至經濟,顯示出我們應對海洋保育更加重視。

然而,上述油污染多為偶發事件,其污染來源也直接明確,本文更想探究「看不見的海洋污染」。

顧名思義,這些汙染經常被我們忽略,甚至肉眼也看不見。就筆者觀察,似乎噪音及包括塑膠微粒在內的塑膠污染,對民眾而言相較陌生,肉眼也難以察覺,是所謂的「看不見的海洋污染」。

水下噪音:讓鯨豚找不到回家的路

談到海洋污染中,人們可能會想到油污染、垃圾污染等,但可能忽略了噪音污染也會對海洋生物——尤其是鯨豚——造成的影響。

根據《科學》期刊的回顧性研究,分析了500多份評估噪音對海洋生物影響的文獻,約90%的研究發現噪音對鯨、海豹和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具有重大危害,而80%的研究指出噪音對魚類和無脊椎動物有影響,並總結:「聲音是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噪音的衝擊無處不在,從各種層面影響著動物」,可見噪音對海洋生態事實上有所影響。

根據我國《環境基本法》第24條,中央政府應建立環境影響評估制度,預防及減輕政府政策或開發行為對環境造成之不良影響;及第27條,各級政府應建立嚴密之環境監測網,定期公告監測結果,並建立預警制度,及採必要措施。實際執行上,除了沿海噪音監測應盡快納入環境影響評估及環境監測網,政府更應儘速制定水下噪音相關法規,來解決這些噪音對海洋生態的負面影響。

微塑膠:透過海洋深入,逐漸進入人類的體內

在海龜鼻子卡著塑膠吸管、擱淺鯨魚胃裡塞了塑膠袋的照片登上媒體後,一般人對海洋塑膠污染應該不會陌生,這也是我們最常聽到的塑膠污染,看過相關報導、影片或照片的人,相信是怵目驚心。

然而在那些「看得見」的塑膠廢棄物之外,還存在「看不見」的塑膠污染,也就是塑膠微粒。

塑膠微粒就是微塑膠(Microplastic),它們是塑膠製品的顆粒原材料;或是因暴露於風、浪和紫外光下而分解或變形的塑膠碎片。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簡稱 IUCN)的調查報告顯示,危害海洋的塑膠問題中,家用及工業排放的微塑膠佔15%至31%,比大型塑膠製品降解分裂後造成的污染更嚴重。

此外,根據國際組織綠色和平2018年的海域微塑膠分佈調查中,發現基隆海域的塑膠總量最多,微塑膠最高達近79萬個,而這些「微塑膠」容易和浮游生物聚集,當海洋生物將浮游生物吃下肚,微塑膠就會因此進入生物食物鏈,人類若將這些海洋生物料理成美味的海鮮,就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讓微塑膠進入體內、危害健康。

綠色和平更表示,這些塑膠含有的有毒物質可能會干擾人類的內分泌、生殖系統,甚至可能致癌。這些看不見的塑膠污染,正間接的影響我們人類的健康,愛吃海鮮的我們,能不重視塑膠微粒污染嗎?我們應儘速解決這看不見的污染,因為儘早解決,儘早遠離傷害。

筆者以為,政府應訂立一個減塑的願景與目標,逐步禁止販售塑膠袋、塑膠吸管、塑膠餐具、塑膠盒等一次性塑膠用品,並幫助塑膠製造業者轉型,達到業者、消費者、環境三贏的效果。

解決海洋污染,得從陸地上開始做起

要解決這些污染,降低對海洋生態的破壞,仍然得從陸地上開始做起——因為絕大多海洋污染來自於陸地,來自於人為。

首先,有關海洋噪音污染,可能是來自於沿海工廠、機器、船隻等,許多海洋生物透過聲音來辨別方向,甚至彼此溝通,而噪音對牠們來說,可能會影響到他們辨別的方向,以致擱淺而死亡,這也彰顯制定水下噪音法規的急迫性與重要性。

至於無所不在、透過海洋生物悄悄進到我們身體裡的微塑膠,除了政府明定法規與政策推行落實外,我們也該養成購自備環保袋、飲食自備環保餐具的習慣,從自我生活中開始減塑,為海洋,為地球盡一分心力。

我們都是地球的公民,有責任讓地球永續,將美麗的地球留給下一代。

延伸閱讀
國民黨入黨青年創近年新高,睽違20年重啟的「革命實踐院第171期講習班」為何成功?
五年來第五位總統上任,秘魯新總統「把手臂留給國藥疫苗」對中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