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情統戰樣板 忘卻國軍先烈的馬總統--兼論國民黨人的「不敬正神拜空廟」
「…自由寶島,民主康莊。嚴明法治,鞏固鄉邦。生生樂利,歲歲和祥。政經炳蔚,文教輝煌。仁方立達,王道煥彰。承先繼往,顥顥泱泱…」2023年3月29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在出訪前,於台北圓山的國民革命忠烈祠主持春祭大典,擊鼓鳴鐘後,司儀莊重地朗讀了上述祭文。在同一天,她的前任馬英九,則在已經成為博物館的南京總統府舊址,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下留影紀念。台北的圓山,甚至乎整個台灣,都承載不下馬總統與國民黨對中華民國的熱愛,以致於大家一定要前赴後繼到中國大陸發思古之幽情。然而現實卻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也只能在台灣的上空自由飄揚;在對岸,早已成為博物館的展品,只是一個裝飾而已。國民黨人迷失了中華民國的正朔在何處,沉迷在中國大陸的民國符號和道具中,可悲可歎。而馬總統自己,似乎也成為某種裝飾和展品。
只拜統戰樣板 漠視國軍先烈 馬總統忘記兩件事
馬總統在中山陵,情緒激動,高喊「振興中華」。畢竟,以往只能在忠烈祠遙祭國父陵寢,如今身臨其境,感受的確不一樣。不過,總是強調民國創業維艱的馬總統,似乎只是沉浸在中山陵的建築恢弘中,卻沒做好歷史的功課,忘記了問兩件事。
馬總統在中山陵石碑前留影。這座石碑由國民黨元老譚延闿題字,碑頂上的青天白日徽被抹去了色彩,空餘陰刻之輪廓。馬總統拍照時沒能看出來,令人遺憾。1949年後,中山陵曾經遭受破壞。入口處的博愛牌坊,孫中山墨寶「博愛」二字曾被當作資產階級思想而被清除。石碑上的青天白日徽也是在紅色文化中被抹去。至於馬英九鞠躬、獻花的祭堂,頂部的國民黨青天白日黨旗、位於四周的蔣中正恭錄書寫的《總理遺囑》、胡漢民書寫的《總理遺囑》以及譚延闿題寫謄錄的《總理告誡黨員演說詞》,全部被鑿毀。安厝孫中山遺體的靈堂頂部的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圖案,也被清除銷毀。直到1981年,以紀念辛亥革命70週年為契機,為了對台統戰的需要,才將部分圖案和文字恢復起來。中山陵也自此成為「兩岸交流基地」。但恰恰是馬總統留影的中山陵石碑,中華民國國徽消失了,迄今沒有恢復原貌。馬總統若仔細觀察,完全可以提出疑問:中華民國國徽去哪了、為何只有輪廓了?但馬總統忘卻了,甚至以為中山陵原本就是長成這個樣子,1949以來保護得很不錯。
馬總統拜謁作為「兩岸交流基地」樣板的中山陵,卻忘記了自己曾經當了8年的中華民國三軍統帥。就在距離中山陵不足一公里的地方,南京靈谷寺,曾經是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這座修建於1930年代初期的國軍公墓,地位堪比今天新北五指山的國軍示範公墓。公墓中曾經安葬了抗日、剿共、討逆等諸多戰役的國軍陣亡將士,有三大公墓區。赫赫有名的國軍情報機構創始人戴笠之墓也在其中。1949年後,這座公墓所有的墓穴都被摧毀,戴笠作為「反動派特務頭子」,其墓地也被毀壞。如今的這座國軍公墓,仍留有建築和紀念塔。但由於不是「兩岸交流基地」,所以台灣的藍營人物幾乎未曾到此處懷古感傷。
中山陵的熱鬧,靈谷寺的冷清,道出了兩岸交流中的一個深刻現實:國民黨人在中國大陸想看到的,也恰恰是中國大陸希望國民黨看到的;國民黨人只想追憶在大陸的光鮮歷史,卻忘記了曾經背負的十字架;眾多為三民主義、為中華民國、為抗日剿共而付出生命卻死後無處安身的國軍官兵,早已消失在國共兩黨的觥籌交錯中。在中國,真正的民國史,不僅僅是氣勢恢宏的中山陵,更有許多滄桑、血淚和痛苦。正是這些辛酸歷程,才造就了後來的大江大海與1949的中華民國遷台史。馬總統的心中有國父孫中山,有先總統蔣公,但馬總統的心中似乎沒有那些當年在中國大陸為了保衛中華民國、守護中華民國而獻出生命的萬千普通國軍將士。靈谷寺中,戴笠將軍殘破、毀棄的墓塚,足以震撼每一個參訪者的內心。如果中華民國的意義只是存在於統戰樣板之中,那麼中華民國可能確實已經滅亡了。
中山陵的國徽被毀,馬英九保持沉默。(筆者提供)
馬總統與國民黨只拜假廟、不認真神 只慕空廟、不奉正朔
2022年9月3日中華民國軍人節這天,對日抗戰時期因公殉職陣亡的中華民國空軍2591位官兵的靈位,被正式入祀位於新北碧潭的空軍烈士公墓。在當日的儀式上,空軍司令劉任遠上將擔任主祭官,在全體唱《中華民國國歌》後,由劉司令向烈士靈位獻花、上香;隨後恭讀慰靈辭、祭文;全體三鞠躬。儀式後,劉司令在滂沱大雨中,扔下雨傘,攜同袍向空軍忠靈殿再行三鞠躬禮。抗日時期的空軍烈士之靈,終於得到了安慰。
這些抗日戰爭時殉國的空軍子弟,他們的遺骨去哪裡了?中華民國政府曾經在南京、成都、杭州、西安、蘭州、昆明、桂林、重慶、柳州、廣州等地,修建空軍公墓安息這些烈士。但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這些空軍公墓全部被毀,空軍烈士的遺骨早就被挫骨揚灰,丟棄在荒野中。南京的航空烈士公墓原本埋葬有筧橋英烈高志航,空軍戰神周志開。但他們的墓穴在1950年代被毀,他們早已尸骨無存。公墓中的紀念碑、祭堂也全部被推到、拆除。1980年代,為了對台灣進行統戰,這座公墓被重建,所有的墓穴都是新造的假物。最可笑的,是竟然由共軍將領張愛萍為紀念碑題字。對中華民國而言,這是不折不扣的假廟,是對中華民國國軍光榮歷史的褻瀆。但國民黨和部分退將,對這座假廟情有獨鐘,前赴後繼地前往當地參拜、向共軍將領題字的紀念碑鞠躬。
廣州的黃埔島,是陸軍軍官學校的誕生地。黃埔軍校的校舍、建築仍在。但這也僅僅只是校舍、建築而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但台灣的部分人士,也包括國民黨高層,對這些建築情意綿綿。如果僅是歷史的懷古,無可厚非,畢竟古月照今塵。但如果因此視廣州的黃埔島為黃埔精神的正統,就太過於幼稚甚至不可救藥了。必須體認的歷史事實是:黃埔乃國民革命軍之搖籃,絕非中共可以用來統戰或扭曲歷史的工具。中共一直宣傳,黃埔軍校是在中共的協助下建立的。但實情卻是,當國父孫中山先生建立黃埔軍校後,中共一直在採用各種手段對黃埔軍校施加影響,擴大勢力。1925年11月,中共發出第62號通告,動員中共秘密黨員和左派人士報考黃埔軍校,稱「前往廣州投考,以免該校爲反動派所據。此事關系甚大,各地萬勿忽視。」黃埔軍校中,由中共成立的青年軍人聯合會,與忠貞中華民國者組成的孫文主義學會,不斷爆發衝突,造成校內秩序混亂。在後來的剿共、抗戰中,黃埔子弟血染疆場者眾。陸軍官校或者黃埔二字,對中共而言,除了對台統戰之外,沒有任何作用和意義。因此才在1984年成立了專門針對中華民國國軍的統戰組織黃埔同學會。對於國軍官兵而言,廣州黃埔島的歷史建築和記憶,是一座關於中華民國的空廟還是真神,是光榮還是教訓,頗有探討空間。
蔡英文總統在春祭大典的祭文中讚頌台灣的民主法治,以及空軍司令劉任遠上將在碧潭空軍公墓向抗戰先烈的三鞠躬,都昭告世人:中華民國的真神在台灣,不在對岸。中華民國遷台已經74年,當年的國璽來到了台灣,憲法文本來到了台灣。在精神意義上說,隨著全台灣各地忠烈祠以及位於台北圓山的中樞最高層級的國民革命忠烈祠的建立,更寓意中華民國的神主牌和先烈先賢之靈,也已經來到了台灣。在台灣這片土地上,人民的香火、三軍儀隊的敬禮、國家元首的獻花,都在在證明: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中華民國台灣迄今仍舊存在、屹立不搖;而遠在中國大陸的那些與中華民國歷史相關的建築遺蹟,固然是重要的文化資產,但在共產革命的浪潮下,已經跟中華民國的精神價值毫無關聯。於中華民國千秋萬世而言,大陸的這些舊房屋只是空廟,甚至是重建的假廟。中華民國的真神與正朔,早已在台灣,與青天白日滿地紅一道長存日月,開花結果。
馬總統和國民黨人熱衷於只拜假廟、不認真神;只慕空廟、不奉正朔。這與當年「漢賊不兩立」的領袖遺訓相違背;也與「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嘉言相衝突。按照部分國民黨人的邏輯,不去南京的航空烈士公墓,就不足以緬懷空軍抗日烈士;不去廣州的黃埔,就不能紀念陸軍官校的校慶。這是一種非常奇怪的邏輯,其背後的最深處考量恐怕是:在這些前赴後繼前往中國大陸懷古民國史的大軍中,他們根本看不上碧潭的空軍公墓;他們也不在乎圓山的忠烈祠;說到底,他們根本不熱愛台灣這片土地;哪怕這片土地上有正朔、有真神,他們也不拜、也不敬,而寧願去向對岸的假廟、空廟鞠躬。
勿忘中華民國前元首譚延闿的悲劇
作為中華民國前元首的馬總統訪問中國大陸前,湖南方面開始修葺馬氏家族祖墳。不過,當馬總統看到自己先祖墳冢的恢弘時,更應該牢記的,或許是譚延闿的悲劇。
在中山陵題寫「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石碑的譚延闿,是湖南人,在1928年曾擔任國民政府主席,是中華民國的前元首。他是清朝末年老資格的革命家,追隨孫中山。中華民國開國後主政湖南。性格圓融,為人寬厚,書法造詣頗高。黃埔軍校成立時,「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便由譚延闿題寫。不過,作為國民黨內的好好先生,譚延闿較為人樂道的,是他與中共及毛澤東的良好。當毛澤東早年在湖南從事各種共產革命活動中,譚延闿作為湖南的主政者,不但沒有制止,反而基於聯合共產勢力對抗北洋和內敵的想法,大力支持毛澤東。毛澤東成立中共外圍組織長沙文化書社,譚延闿不但給予資金支持,還題寫「文化書社」四字相贈。國民黨聯俄容共時期,譚延闿成立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聘請的教員多為共產黨員,如蕭楚女、惲代英、毛澤東等。當國共在合作中發生衝突時,譚延闿也是盡力調和,不與中共為敵。在自己的日記中,譚延闿更是稱讚毛澤東為「青年之有志者」。
譚延闿在1930年過世,與中共並無血海深仇。中華民國政府當時為這位前國家元首舉行了國葬,安厝於南京靈谷寺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1949年後,譚延闿墓被徹底摧毀,他的墓穴被用炸藥炸開,遺體挖出焚毀。蔣中正等要員的題字也被剷除。今天的南京譚延闿墓,是1980年代重修的,是一座空墓,與原貌已經相距甚遠。
馬總統造訪的南京總統府,正式名稱是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也就是說,對中國大陸而言,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了,化為灰燼了。但對今天的台灣而言,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不是博物館的展品,而是眾多生命為之奮鬥的理想。在這面旗幟下,經過抗戰、剿共淬煉的國軍,在古寧頭和金門823戰役中,確保了台灣的安全。這面旗幟如今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是中華民國仍屹立不搖的象征。馬總統在南京總統府的中華民國國旗下留影,但馬總統和國民黨不應該將自己送進歷史洪流的博物館。1949年以來的歷史軌跡,在中國大地上,有變的,也有不變的。國民黨人慎終追遠,探訪中國大陸的民國遺脈,本無可厚非。但以宗教朝聖的心態癡迷這一切,那麼在參拜前,多看看這些空廟、假廟的歷史,或許更能明白今日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意義和價值。回顧歷史不是為了清算和仇恨,只有看清歷史的腳步,才能知道台灣與兩岸的前途。
作者》梁鴻志 文史學者。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馬英九訪中/馬搭高鐵到長沙 宋濤陪同搭乘
馬英九訪中/民進黨批馬再提九二共識令人失望
蔡總統出訪民調 逾6成肯定提升台灣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