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公部門顢頇 英揭萬人輸血染愛滋C肝世紀醜聞

(中央社倫敦2024年05月24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一份就1970、80年代數以萬計人因輸血感染愛滋病毒或肝炎的調查,驚爆因醫界與公部門的麻木、掩蓋,導致近3萬人感染愛滋、C肝,近3000人病故的大醜聞,震撼全英。

● 用國恥形容 英相致歉

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美聯社報導,這份於20日發布、歷時近6年的調查以「駭人聽聞」形容醜聞規模,指控英國醫界、政府有關部門和公立醫療體系的國民保健署(NHS)屢屢辜負病患。

英國政府表示已在制定最終賠償計畫,一些受害人可望今夏起先獲得21萬英鎊(約新台幣863萬)的中期支付償款。

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在下議院(House ofCommons)為血液感染醜聞辜負病患而致歉,稱這是長達數十年的道德淪喪,有關單位的顢頇與掩飾讓受害人蒙受令人不可接受的危險,「這是英國的國恥日」。

● 兩大群體受害

BBC指出,這項國民保健署(NHS)史上最大醫療災難殃及兩大群體。一是血友病與這類血液無法正常凝固的罕見遺傳病患;二是1970至1991年間因分娩、手術或其他醫療而輸血污染血液者。

血友病A型缺乏第八因子,血友病B型缺乏第九因子,1970年代發展出用血漿成分的療法替代,但這有經血液傳染疾病的感染風險。

調查發現約1250名血友病患輸入污染血漿雙雙染患愛滋病毒(HIV)與C型肝炎,當中380人是幼童,約2/3染患者事後死於愛滋病,有些人還不經意讓伴侶感染。而單染C肝者也在2400到5000人之譜,C肝恐致肝硬化與肝癌。

廣告

調查估計因分娩、手術或其他醫療輸入污染血液而感染愛滋病毒者在80到100人之間,但染上C肝者高達約2萬7000人。第一與第二兩大類感染者至今已有約2900多人病故。

● 遭醫師刻意蒙蔽 倖存患者感覺如實驗鼠

這項醜聞也揭露英國醫界過去在相關臨床試驗時將研究至於患者安全之上的不堪。一名倖存患者告訴BBC,感覺被像天竺鼠般對待。

BBC從檔案發現,42歲的血友病患歐謝菲力普斯(Luke O'Shea-Phillips)1985年3歲時接受血漿成分療法,但醫師在明知血漿恐有污染之虞仍為他輸血治療,好將他納入相關臨床試驗。歐謝菲力普斯日後染上C肝。

歐謝菲力普斯告訴BBC,自己猶如一隻會死於臨床試驗的天竺鼠,「唯一解釋就是我的治療被動手腳,好多一名可以臨床試驗的病患,這讓我染上C肝,而我母親從未被告知」。

當年治療歐謝菲力普斯的醫師曾寫信給另一血友病專家,提及相關細節,這封信已被醜聞調查報告列為證據。BBC指出,當年不少在不知情下被輸入污染血液而受試的病童如今都已過世。

● 調查點出4大問題

由前法官蘭斯塔夫(Brian Langstaff)領銜的這份醜聞調查發現,期間有關單位缺乏透明度,甚至銷毀文件,有些受害者被告知的訊息很片面且真假參半,因此不知道治療風險、療法實用性,也不會知道恐被感染,屢屢辜負受害人猶如「徹頭徹尾的欺騙」。

調查報告提及的重點包括:一、當局在阻止引進受刑人、毒癮等高風險捐血者血液的作為不足;二、英國一直到1986年都還允許如受刑人等高風險者捐血。

三、1982年就已有人對缺失示警,然英國到1986年才對輸血用血漿進行加熱處理以消滅可能含有愛滋病毒;四、1970年代以來,英國在降低肝炎風險方面的相關篩檢太少。

調查報告點名批評時任首相佘契爾夫人(MargaretThatcher)和她的內閣,尤其抨擊她當年還妄稱受害人所獲都是最好的治療,悍拒受害者提出的賠償。

● 何以發生這種醜聞

BBC指出,英國在1970年代的血庫不足以支應血漿成分療法所需,因而從美國進口血漿,然而購入的許多血漿都是來自受刑人與吸毒等高風險捐血者。

來自四面八方的血漿混雜後用於製作血友病患所需的凝血因子替代,這些血漿原料裡只要有一袋含有病毒,整個原料就會被污染。而英國直到1991年才開始例行性查驗捐血血漿內是否含有C肝病毒。

到1970年代中期就不斷有警告指進口美國血液製品有很大污染風險,但英國在血液製品無法自給自足下,國民保健署仍持續依賴進口。而且直到1983年11月,英國政府都還在堅持「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愛滋病毒可透過血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