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玉專欄-AI加持 台股今年來大漲逾18%居全球第二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AI題材發威以及晶圓龍頭大廠的領漲,激勵台股今年來以來表現亮眼,截至5月底加權指數大漲18.09%之多,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僅次於費城半導體指數的23.9%,多頭趨勢鮮明。AI加持,讓台股企業獲利出現有感回升,受惠於金融、電子獲利表現強勁,第一季台股整體獲利達8,732.8億元,年增幅高達45.4%,其中,上市公司獲利8,190.6億元、年增率47.5%,上櫃公司獲利542.3億元、年增幅37.4%,雙雙繳出非常亮麗的成績單。

若從稅後純益年增率最佳的族群,可觀察到第一名為零售類股的252.25%,其次是運輸類股的199.12%,第三為IC通路產業的115.29%,另PC相關類股的成長也超過一倍達111.67%,皆成為這波資金聚焦的焦點。

隨著時間即將進入下半年,市場對於AI PC的期待也隨之升溫,相關供應鏈也持續受到市場矚目。5月中旬以來Open AI推出新一代AI模型GPT-4,以及Google發表升級版Gemini,多模態AI模型快速發展,以更流暢的人機互動與功能再次吸引全球目光,而6月4日即將登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會展上有望見到更多廠商將AI科技生態系,展現更多軟硬體結合的產品。

為了讓AI模型運作更為流暢,對於電腦算力、記憶體的容量與速度等基本要求都大幅提升,依據Intel的AI PC定義,需要具備CPU、GPU與NPU三項核心運算裝置,算力門檻為40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16GB的記憶體容量,以及256GB以上的儲存容量,在規格大幅升級之下,預計這些規格可望帶動新一波電腦和筆電換機潮。

廣告

據調研機構預測,美系、中系PC品牌大廠,都將於今年開始推出一系列AI PC產品,預計到了下半年,可見到整體出貨量明顯放大,2024全年出貨量估計約達3,000萬至4,000萬台,進入2025年則可望提升至7,000萬台以上出貨量,估計至2026年將有超過一半的PC出貨量為AI PC。

除了台廠企業本身的表現,美國企業財報數據更是全球產業的風向球,統計S&P 500公司今年首季的業績,有60%企業獲利超過分析師的預估一個標準差,明顯優於過去15年的48%平均值,且僅有10%的企業獲利低於預估值的一個標準差,同樣勝過15年以來的平均值13%,預估財報公布完畢後,美股第一季ESP年增率可望超過6%,完美詮釋儘管大環境充滿變數,企業獲利能力仍保持強勁的成長勢頭。

另據高盛統計,本季美股財報會議聚焦三大主題:第一,企業討論AI的比例持續上升;第二,面對消費者的企業愈來愈關注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負擔能力;第三,為了保持獲利能力,企業更加強調管理開支與控制成本的行動,以因應不確定性,特別是由於從物價指數的表現來看,美國通膨降溫呈現停滯情況,顯示對抗通膨還需花費更長的時間。

整體來說,台股下半年的展望仍保持樂觀,儘管面臨地緣政治風險,以及貨幣政策不確定性,然企業營運展現韌性,資金充沛下推高指數持續走高,搭配晶圓龍頭大廠發揮雁陣效應,帶動AI供應鏈下半年共振起飛;選股方面建議聚焦技術與產品具競爭力之產業與個股,產業可以AI伺服器、AI PC相關、散熱等電子零組件,以及IC設計、IP服務、半導體儀器設備與特用化學,非科技相關則可挑選金融、運動休閒。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工商社論》論海外就業劇減二十多萬人的迷思
12檔補漲股 外資買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