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玉專欄-台股虎尾活跳跳 盼金兔接棒衝

2023年即使展望不明朗,台股1月以來仍展開紅包行情走勢,加上近日台積電法說會釋出正向展望,下半年有望迎接復甦,帶給市場利空出盡的樂觀態勢,配合美國最新公布的12月CPI年增6.5%,除符合預期,呈現連續第6個月下滑,更創下1年多以來的新低,激勵股市多頭重拾信心。由於近期影響股市最大風險,在於通膨是否能有效控制,在關鍵數據報喜,短線美股有望維持強勢表現,進而提振台股的整體投資情緒。

仍須留意的是,在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企業獲利下調的壓力,市場波動走勢難免,回顧去年下半年起,全球主要央行採取激烈的緊縮政策,加速全球股市去槓桿化,好在通膨走勢於2022年下半年經濟活動放緩帶動,原物料及商品價格加速下滑而開始出現明顯放緩,美國通膨更是反應近期見大宗商品、石油及原物料價格出現明顯回落,核心財貨趨勢下跌已成形,僅有服務業價格受到薪資成本僵固性,預料整體下調需要較長時間。

針對2023年的展望,目前市場對於今年歐美主要國家經濟衰退可能性增加,預期上半年全球景氣仍在庫存調整及高利率壓抑影響需求,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歐元區、英國等,GDP將放緩至0%~1.0%的成長幅度,而美國經濟最快將於第二季末進入衰退,預料屆時聯準會將在第二季宣布停止升息,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更新對全球經濟的預測,持續下修2023年全球GDP至2.7%,將低於過去代表景氣穩定擴張的3%。

整體景氣放緩,將影響以外貿為主的台灣經濟,科技業庫存調整時間延續至今年上半年,根據最新主計處預估2023年台灣GDP為3.05%,該成長數字為2018年以來最低。事實上,不少領先指標已經開始反映成長趨緩趨勢,包括台灣11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2分,較前月大幅下滑6分,創下2008年9月以來最大降幅,另外,台灣外銷訂單11月為501.4億美元,雖然為歷年同月第三高,但年減23.4%,也創下2009年4月以來的最大減幅。

廣告

所幸,陸港股市在大陸放寬動態清零政策之後出現大幅反彈,官方也陸續推出刺激政策來挽救低迷的內需市場,帶動中概股族群股價表現,預期隨今年第二季中國正式結束清零政策,相關中國大陸內需將開始出現顯著回升,而內需消費將成為今年中國大陸經濟回溫的主要推動力。

由於虎年將於17日封關,金兔年休市期間國際市場是否續強、兔年首個交易日能否順利開出紅盤,都將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預料短線美股相對強勢之下,投資選股可聚焦具有成長題材、股價跌深之科技股,像是伺服器、網通等;另中國大陸營收占比較高且基期相對低的食品、觀光、鋼鐵等中概股,也是值得留意的方向。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投信拚作帳 五檔最愛買
明年Q4龍潭廠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