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經驗 廣州台協提供台商求助的平台

廣州市台資企業協會(簡稱廣州台協)是大陸省會城市中較早成立的台商社團之一。自1990年成立以來,廣州台協已發展為擁有1,600多家會員企業,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社會團體。2018年,王慶祥接任廣州台協會長,致力於強化協會制度、推動成立功能委員會,在廣州每個區成立青年會、婦女會,這在省會城市中相當罕見。

一般來說,市的層級通常會成立一個婦女會,但在每個區都成立婦女會並非易事。此外,廣州台協在每個區成立青年會後,吸引約500位台灣青年入會。

廣州台協組織年輕人成立青年會,提供台青一個交朋友、互相幫忙、解決問題的平台。基本上,台青們都建立了微信群組,有疑難雜症隨時在群組上提問,馬上就有人回答。在這些群組中,還能看到一些台青創業的軌跡,例如有人到廣州開設台式餐廳,會分享菜單等相關資訊。

身為廣州台協會長的王慶祥,常常接到台商們求助。他深感這對於一位會長而言僅是百分之一的事,決定是否提供協助完全取決於一念之間。然而,對於求助者而言,則是百分之百的需求。廣州台協作為一個平台,提供台商一個有事情可以求助的地方。

王慶祥說:「對於台商而言,台協就是他們的家。」當然,有一些台協難以處理的事情,就會尋求廣州台辦的協助。廣州台辦可以對接、協調各政府部門以解決問題。

針對剛到大陸發展的台商、台青,王慶祥建議,第一要務是實地考察,先不考慮投資,而是先到當地實習或就業。住下來後,了解當地的法律、人情世故、風俗民情,搞清楚這些事情後,再考慮創業。他說:「不要鼓勵台灣人一來就創業,若創業失敗賠錢,回到台灣後不會提到自己失敗,而是會說大陸有多不好。」

王慶祥也以自身為例,其1983年到廣州,但是經過六年都沒有動作,多次考察後,直到搞清楚情況才創業、投資。他也時常提醒年輕人:「時間拉長一點,失敗的機會就會減少。若一來就投資,人生地不熟,失敗的機率就很大。」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美光業績報喜 歐美股油價齊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