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迎向不可逆的AI大浪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快速發展,早已令人咋舌,近日在聊天機器人ChatGPT席捲全球的大浪中,更如天方夜譚的神話落實塵世,彷若打開一個新世界的鑰匙。一般人不必熟稔科技,不必跨國語言,不必博覽群籍,便可透過機器人的對話,獲得資訊,增廣見聞。固然其訊息不保證正確,未必專業度足夠,多少可供拓思參考。AI科技風馳電掣,此浪已不可擋,這趨勢對人們生活的態樣將有大幅改變。政府、社會以及個人應思考如何面對此一快速翻滾的浪潮,因為科技發展的狂捲風競爭,不給我們太多時間推拖踱步。

ChatGPT在2022年11月由Open AI公司推出,立即轟動全球,一周有500萬人註冊,上市二個多月便創下上億之下載次數。ChatGPT乃AI之一環,是大型語言模型,可用對話方式與人進行直接交流,針對問題搜集資訊。這項資訊收集的功能可真是非同小可,資訊不對稱便會造成市場行為的差異,資訊優勢者較有機會獲取較多資源。ChatGPT便是在資訊收集功能上大放異彩。

平常為節省資訊成本的資訊搜尋引擎,Google、Yahoo、Bing等等已是一般人生活中的必備工具。而今ChatGPT出線,讓這些搜尋引擎公司壓力大增,一向廣被使用的Google甚至亮起了未曾引動的紅線警戒燈號,擔憂著業績存續的危機。ChatGPT為各行各業節省資訊成本的方式無窮無盡,利弊得失亦諸多討論。醫療、旅遊、貿易等等,以及個人生活、家居娛樂等,運用方式不一。以金融業為例,可用於市場交易、提升效率、智能服務等,但是潛在的數位風險以及投資誤判不能忽視。

再以教育界而言,學習效率可望提高,但讓學校老師們頗傷腦筋的,則是學生抄襲ChatGPT答案的作弊行為,頗不易防杜。更被廣泛關注的,則是AI導入生產行列之後,某些行業與工作的機會,面臨將被機器人取代的憂慮,將成朝野不能漠視的社會問題。

廣告

當AI端出了藝術作品,可讓藝術家們氣得跳腳。2022年一場科羅拉多藝術競賽中,AI Midjourney參賽繪圖,其優美妙麗的作品竟然奪冠,引起諸多藝術家抗議,集體提出該舉侵犯藝術家與創意人士權益的訴訟。此外,一群人運用AI,在貝多芬250歲冥誕時,把貝多芬九大交響曲風格予以萃取,作成一首號稱具備貝多芬風格的交響曲,有意權充貝多芬第10號交響曲;固然工程頗為不易,但如果18世紀的貝多芬得知由AI代筆的交響曲列入其名下作品之列,應是不會認同吧。

人間的理性與感性,兩者有著客觀與主觀的性質,相互分歧,也可能相互融合。人類有此能力,而機器人是否獲允具備此能,尚有模糊空間。德國哲學家康德(L.Kant, 1724~1804)所出版的「判斷力批判」,被稱為第三批判,乃為了結合他自己曾出版的關於理性與感性的兩本書,避免兩者之間涇渭分明的僵硬性。當今新潮的機器人在理性整理方面無大礙,消化人們飼餵的知識之後,應可作出理性客觀的整理分析。

至於人類尚未教導它的能力,目前尚未看到機器人可以自我衍生的報導。未來AI的創作空間可以擴展多大,會在那些領域造成翻轉性的衝擊,甚至是否有朝一日超越人類,乃是各國政府及業者必須深思的課題,不但在科技方面諸多關卡,也承擔著全人類的責任,須深思再思。

無論AI的討論如何激烈,往前疾馳乃是顯然趨勢。政府宜重視此發展趨勢,致力推動AI發展產業,引導技術提昇,融入不同產業,從而提昇就業機會。社會上各族群對於電腦運用之熟稔程度,有著優勢、弱勢與一般族群之別,所受到的衝擊程度與因應能力大有差異。針對不同族群,政府宜提供合宜政策措施。對於電腦優勢族群,原已具備電腦科技知識,可透過人工智能產業的推動,提供專業增強環境,鼓勵研發,提昇運用能力。對於電腦弱勢族群,不少是高齡銀髮族,宜思考原有習慣之環境下維持其方便性。此外,政府可以開辦終身學習之旅,多多舉辦相關課程,讓社會各階層皆有機會貼近科普。

AI的崛起,讓社會各族群的競爭態勢改變了。目前盛傳的一句話:「你不會被AI取代,但會被使用AI的人取代。」意味著:若擺開AI,則可能見摒於社會。身處AI浪潮中,且迎向它,認識它,駕馭它。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全台73個行政區 房價年漲逾一成
通路共享 全聯全家電支結盟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