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善用生成式AI 強化金融防詐

台灣為防制詐騙與金融犯罪,鼓勵金融業者導入數位身分驗證、AI、資料共享及隱私強化技術等創新科技降低詐騙風險。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為防制詐騙與金融犯罪,鼓勵金融業者導入數位身分驗證、AI、資料共享及隱私強化技術等創新科技降低詐騙風險。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以「AI串聯、共創未來(Connecting AI)」為主軸,期間邀請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等晶片大廠及伺服器大廠美超微執行長梁見後來台演講。會場中不僅呈現人工智慧(AI)應用百花齊放,也凸顯台灣產業供應鏈在全球舉足輕重。尤其,「AI教父」黃仁勳在台掀起旋風,助攻AI發展。他強調,「未來,你的競爭對手不是AI,而是那些使用AI的企業。如果你不使用AI,你會被那些使用AI的企業超越。」

■台灣已成詐騙之島,受害件數與金額迭創新高

然而,隨著生成式AI科技快速發展,各國生成式AI詐騙案件數及財務損失均呈現增長趨勢,果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台灣詐欺犯罪事件層出不窮,2023年再飆新高,儼然已成為「詐騙寶島」。

根據刑事警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台灣近年來的詐欺犯罪詐騙金額及件數從2020年起就直線攀升,2023年民眾「被詐騙」金額累積高達88.78億元(台幣,下同),創史上新高。而詐騙案件發生數前三名,依序為「假投資」、「假網路拍賣」及「解除分期付款」;其中,「假投資」已連續三年蟬聯詐欺財產損害金額第一名。單是今年首季的投資詐騙案件就有3,316件,達成損失金額達16.05億。

行政院院會已於5月初通過「打詐新四法」,包含《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草案、《科技偵查及保障法》草案、《通訊保障及監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洗錢防制法》修正草案。法案訴求加強網路廣告平台業者與金融業者責任,並加重詐欺刑責。此草案已包裹送立法院審議,待三讀通過後實施。

廣告

金融業未來必須能將科技、金融專業及法律對消費者保護串起來,才能兼顧營利與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有道是,「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除了法規之外,如何以AI科技防治AI詐騙,更是未來努力的重點。

■以AI科技防治AI詐騙,多管齊下方能治本

目前,AI在防詐騙中的應用主要在以下幾個面向體現:

一、AI可以通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技術對大量的交易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詐騙模式和行為,有效地防止金融詐騙活動。

二、AI技術可以應用於身份識別和驗證領域,通過分析用戶的行為、設備信息和生物特徵等數據,確保交易參與者的真實身份,防止帳戶被盜用進行詐騙活動。

三、AI系統可以通過對交易數據的即時監控,識別可能存在的詐騙風險,及時採取措施防止損失擴大。

據悉,Visa正在為商業客戶新增三種AI驅動的防詐騙工具,包括擴展現有的AI技術以檢測並阻止無需信用卡即可進行的數位交易中的詐騙、即時帳戶對帳戶支付的防詐騙工具,以及對不使用Visa卡的支付開放其現有的Visa Advanced Authorization 和 Visa Risk Manager 產品。

國內的金管會為防制詐騙與金融犯罪,鼓勵金融業者導入數位身分驗證、AI、資料共享及隱私強化技術等創新科技降低詐騙風險。去(2023)年永豐銀行與多家銀行及政府單位共同成立「鷹眼識詐聯盟」,透過開發、建置AI識詐模型以強化前端監測系統,於帳戶交易異常發生初期即時偵測,將分階段導入限制自動化交易、網路銀行及ATM訊息提醒及加強臨櫃關懷提示等措施,以多重管道防堵人頭帳戶及詐騙行為。其他如「遠傳 Copilot 防詐助理」技術融合了 Azure OpenAI 最新應用,透過 AI 偵測到通話中可疑的語音或文字內容,立即發出警報,可防治金融交易詐騙。綜合言之,金融詐騙無所不在,消費者教育也需加強,唯有多管齊下,才能奏效。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
邁斯科生醫 獲日商投資合作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